邱明伟:忆辛亥 启共和

邱明伟(原人民日报副主任、人民论坛时事政治专题记者)

人气 34

【大纪元2010年11月27日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清末,神州大地弥漫着此起彼落的进步呼声令人振奋,如:孙中山的执著、黄兴的冲刺、宋教仁的理想、康有为的探索、梁启超的思考、谭嗣同的牺牲、魏源的《海国图志》、严复的《天演论》、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让我们铭记那些英勇战斗牺牲的先烈: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黎元洪等一批辛亥革命先驱与志士仁人……

1911年的10月10日的中秋之夜,在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引领下,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首义第一枪,辛亥革命也是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在亚洲的历史上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转折。武昌起义爆发,各省市陆续光复,此后革命浪潮席卷全国,革命军最终成功推倒帝制,建立共和。半个多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沉重的闸门骤然开启,中国顿时变天,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政权(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告成立。随之,革命烽火迅速在神州大地点燃,君主专制制度黯然告别历史舞台,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从此落幕,中国的民主进步迎来了曙光,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留下了动人的篇章,令后继者受益良多。这次中华民族历史性的革命,中国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历史,唤起了中华儿女对民族历史的追忆和情感。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山先生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从事革命的目的,是实现天下共和,力求中国成为真正受人敬仰的优秀民主国家之一,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等著作中,提出了天下共和的构想。辛亥革命,使千年帝制告别历史舞台,从此中国不再对独裁统治盲目崇拜,由于在政治上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国民主化自民国建立后有所进步,1912年时,仅在官方注册备案的政党就有85个,还有22个政治团体,中国正在民主的大道上正步前进,在言论自由方面,也是满园春色,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均可公开对当权者提出异议,这与如今中国大陆一党独大唯我独尊的政治局面是不同的。辛亥革命的可贵成就是直接缔造了中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它通过可行有效的方式,一举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之久并已日趋腐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仅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为中国的政治从独裁专制向民主转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中国民主事业贡献良多。

革命成功后,中山先生坦言:“今专制业已推翻,破坏之局已终,建设之局伊始。”也表明:“今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而实现民生主义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力发展实业。民国伊始,工商业的相关法规法令得以制定,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黄金时代”,改变了皇朝经济和专制改良经济的封锁局面,开启了中国的自由市场经济时代。1911年到1919年这八年当中,民族工业发展迅猛,八年当中投资总和达到了满清皇朝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总和,高达2亿多。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迅速掀起一个如火如荼的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中山先生于1905年同盟会建立时更是提出了三民主义,启蒙影响了无数的留学生和帮会,此乃革命初期的中坚力量,这些晚清思想启蒙,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长达70余年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中国的民主思潮呈生机勃勃之势,民主共和政治上的成功同时也带来新闻舆论的自由进步,1913年7月中国的民间报社多达500多家,1915年袁世凯复辟的时候,全国的这500多家报纸同一天反对袁世凯复辟。新闻舆论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以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打破中国传统帝王世袭的政治格局,使主权在民理想能够在中国实现外,更因为中山先生长期的启蒙宣导,正确指引了中国人奋斗救国的大方向,辛亥革命以来国人坚忍图成的救国热情和精神志节,激励着全体国人同胞建设一个符合全中国人期望的幸福国家心愿,这种理想信念的坚持与发扬,必能全面体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宋庆龄对中山先生如此评价:“一个革命者,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人,总是不知道疲倦的,总是把未来看作是光明的”,并且从性格方面回顾了中山先生的革命生涯:“孙中山是一个有远大目光和深刻预见的人,他的一生是一个顽强的革命者的一生,他一开始就不相信封建王朝,而随着革命的发展,他对人民则产生越来越大的信心。”

据《圣路易斯邮报》报道,美国公众大多数人都希望辛亥革命可为“整个亚洲的复苏指明道路”。在上海,还有美国的传教士,在1911年11月的《教务杂志》上写道:“新时代的曙光已经显现。”两个月后这家杂志又有人写道:“与过去腐败的陈旧制度的决裂预示着新生活的到来及其力量,这种新生活注定要使这个国家兴起,并改造这个国家,从而有一天把它置于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的行列。”

然而,当年意见相左的保守派和改良派却嘲称中山先生为“孙大炮”。从中说明当年的保守派和改良派本身恰恰缺乏勇气和信心,缺乏长远的眼光,更缺乏对永远要求进步的人民的同情。众所周知,理想和远见是干革命的基本前提。没有革命的理想和远见,就丧失了革命的动力。

中山先生曾言:“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在某种意义上仍然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革命事业并非一帆风顺,中山先生当年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曲折历程。据旅居北美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证实,革命党人由于没有处理好与改良派的关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当时的革命党有几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十分执著,为了达到理想,不撞南墙不回头,百折不挠,孙中山就是个最典型的例子,在辛亥革命前先后10次起义,都失败了,但最终武昌起义一朝成功,终成大业。再有就是财政短缺,1895年至 1905年这10年间,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派仅仅得到资助32000美元,而康梁的保皇党自1898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出国,至1902年在短短四年间共获捐赠高达1500万美元,相当于如今的美元三亿之多。

中山先生救国救民,亟拯人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于将倾的高尚品德,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坚强意志,追求真理、不断进取的赤子之心,放眼世界、迎头赶上的雄心壮志,以及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敢为天下先”的首义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为民主自由而前赴后继,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炽烈的爱国精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坚定民主意识,脚踏实地的革命态度,为中华民族重启共和之路跨出正义的一步。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华民族二十世纪变革的开始,晚清政府积弱,国家饱受列强侵略,中华民族的尊严跌至谷底。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成为时代使命。辛亥革命的爆发,代表中华儿女的团结,向满清的腐败和列强的侵略说“不”。这场变革摧毁了清政府的朽败统治,结束了绵延两千余年的专制帝制,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认识到以共和取代独裁,无疑是人类文明的进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也给亚洲各民族的解放运动带来胜利的鼓舞,有力地推动了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也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共鸣,据日本官方报告,日本熊本县荒尾市的宫崎滔天三兄弟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孙中山交情颇深,宫崎民藏、弥藏、滔天兄弟三人支持过中山先生发展革命事业,协助中山先生等人在日本筹措武器和资金,帮助他们联系章炳麟和黄兴等人共同组建中国同盟会等。

继承和延续辛亥革命的精神,促进中国民主化。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炽烈的爱国精神,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洋溢着为振兴中华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革命先烈留下的精神之所在。

辛亥革命的要义,对于整个中华民族而言是葬送独裁专制,建立共和。以古鉴今,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终究会被历史的车轮辗的粉碎!普世价值不会始终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辛亥革命之花一定会在中国大地上转化为累累之果。百年轮回,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华民族错过了很多机会,中华民族还有很多机会,这就是中山先生留给后继者之启发。

中山先生说过:“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他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杰出贡献和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中华儿女乃至世界各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诚如中山先生所言:“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我们坚信,秉持以“振兴中华”、“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将走上民主自由的道路,终会实现中山先生终生追求的天下共和。一个与人为善,民族复兴、屹立于强国之林的中国,将会与世界各国共享繁荣与安定。

鉴古知今,愿中华儿女共同重温这段历史,缅怀中山先生等革命先辈致力振兴中华的光辉业绩,发扬光大辛亥革命精神,勇敢担当历史责任,共同推进民族进步,实现中华民族共和大业。继承和延续辛亥革命的精神,振奋士气,让我们更勇敢地走好前面的每一步,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之共和大业共同努力。

回首辛亥历史,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愿中华儿女们做一个无愧于历史的共和大业参与者及见证者。曾几何时,热血青年为共和浴血。当下,或更有可为。

在民主自由之征途上,中华儿女探索救国之路的脚步始终不会停歇。愿天下有识之士,效法先辈爱国的情操及精神,正确认识历史,薪火相传,告别专制,再启共和。◇

相关新闻
林辉:尼克松访华前 北京进口大量丰田轿车作出租车
王友群:前中办副主任王良恩文革中自杀之谜
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一十:毛泽东亲定杀人指标
中共罪行录之二百零九:亳县人吃人现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