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师吴宝春的故事

不要放弃每一个孩子

李秀妃(台东大学特教系助理教授)
font print 人气: 631
【字号】    
   标签: tags: , , , ,

获得2010年世界杯面包大师赛欧式面包组冠军的吴宝春,在高雄市开了一间“吴宝春ㄆㄤ店”。试卖第一天,面包几乎是以秒杀方式被抢购一空。吴宝春今日的成功,并非是从天而降的礼物,他吃苦学做面包、努力识字、读书、认识品味,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不藏私、热心提携后进。


吴宝春面包店外排队购买面包的民众。(摄影: 李曜宇 / 大纪元)

吴宝春来自屏东县内埔乡下,国中毕业后就北上当面包学徒。他在自传中提到,国中毕业时他认得的字不到1,000字(注:国中毕业应该认得3,500字,一般要看懂报纸大约需1,200~1,500字)。当年恨透了读书,好不容易捱到国中毕业,心想太好了,再也不用“读书”!


吴宝春(右3)首家面包店开幕式,多名面包师傅一起调制镇店老面。(中央社)

有一天,大他没几岁的大师傅要吴宝春秤100两的糖,秤了半天,吴宝春都没秤好,换来一顿臭骂,师傅说:“100两是几斤你不知道?”吴宝春摇头说不知道,然后又挨一阵辱骂,吴宝春情急之下,回了一句:“我阿莫投书(我又没读书,台语)”。师傅笑他:“我国小毕业都知道,你还国中毕业呢?!”吴宝春当头棒喝,原来,不读书、不继续升学并不等于停止学习,当学徒也需要学习,人是活到老,学到老的。

从拒绝读书到读出兴趣

吴宝春当兵时发奋图强读书,但是对于识字不多的他来说,一开始并不容易。吴宝春发挥好学不倦与不耻下问的精神,硬着头皮撑了过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问大专兵。识字越多,读的东西也越广泛,阅读所获得的知识和乐趣也成为鼓励他继续的动力。

几年后吴宝春终于如愿开了自己的面包店,生意也不错,但是却面临外国面包进军台湾市场的压力,以及遭遇面包品质不稳定和口味僵化的瓶颈。台湾传统面包师的训练比较不讲求科学方法,靠感觉来做。面包品质受到天候、湿度、地区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风险很高。


吴宝春示范店内面包制作过程。(摄影: 李曜宇 / 大纪元)

品味与解惑 认真进修提升自我

幸运地,这时候遇到教吴宝春品味的贵人陈抚光。陈抚光成长于优渥家庭,热爱美食和美好事物,他嫌吴宝春的面包不好吃,并带领吴宝春品尝美食、美酒,曾建议他到亚都饭店住三天,吃遍饭店里的每一个餐厅,体会什么叫做“好吃”。

学习欲望强烈的吴宝春,为了看懂日文烘焙书去学日文,又帮进口食材厂商研发产品,换取免费到日本进修的机会。到日本之后,解开他多年烘焙的困惑,他说:“十几年来,我都用错了方法做面包!”之后,只要工作上有需要,吴宝春会看化学、商业以及英、法文烘焙书籍。

靠着自学,吴宝春从半文盲,到众人瞩目的世界冠军,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他深深体会学习的挫折与乐趣,也提携不少年轻后进,其中混过帮派,现在就读餐旅学院的徒弟王鹏杰,也差点被台湾的教育体制所放弃。

传奇带给教育体系的省思

吴宝春的成就,给台湾教育体系一个反省的机会,当学生对学业没有兴趣,识字不多时,老师可以做什么?有什么升学管道可以容纳这些不是一般教育可以照顾到的学生?而不是只是替这些学生贴标签?特殊教育应该更受重视,应该与职业或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而特殊教育也不该只停留在帮“后段生”补落后课业的保守作法。

当我看到吴宝春国中毕业识字量却这么低时,脑中立刻浮现一连串问题:如果当年学校有资源班,吴宝春会被安排到资源班上课吗?若当年他去了资源班,今天台湾会产生世界面包师大赛冠军师傅吗?以及后续的为MIT加温的“吴宝春效应”?(我们有更多机会品尝属于台湾的味道,增加国人使用具有台湾特色的文创产品)这些问题我没有答案,有机会我很想访问吴宝春本人,听听他怎么说。◇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我们已经知道,儿童都会努力追求优越感。父母或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将他们的努力追求导向有效、有益的面向。他必须确保,孩子的努力可以获得心理健康与幸福,而非精神疾病、身心失调。
  • 我们知道,不劳而获的成功多么容易转瞬即逝,因此训练儿童满怀企图心没有什么好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具备勇气、坚忍和自信,这样他才能体认到失败时永不气馁,而且应该视“失败为需要被解决的新问题”。
  • 有的人总是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或是拥有的什么技能知识生怕别人学去。其实如果懂得放下和分享,往往就会发现在教授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收获......
  • 学生K在班里的成绩一直是前三名,平时的言行却表现得比较高傲冷漠,也不怎么关心其他同学。有一天,他气呼呼地来找我......
  • 莲花
    俗话说:“行行出状元”,当孩子表现出他的天赋、爱好时,家长或老师不要因为自己的偏见而去否定孩子......
  • 对立反抗的孩子,不只是容易暴怒,甚至屡屡挑衅师长,表现出种种情绪失控行为。王意中临床心理师指引教师看透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跳脱对立反抗孩子设的陷阱,并针对问题,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辅导策略与正向管教技巧。
  • 有些孩子处在一个复杂与不好的家庭环境中,教师如能适时用正向的例子做引导,不但能给予孩子心灵上的慰藉,也给了孩子往正向道路上发展的力量。
  • “金钱”往往是人在生活中产生很多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钱还是没钱、贫穷还是富有,不仅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也关系到生活品质的高低。如何正确看对与对待自身金钱的宽裕与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 妒忌之心非常有害,不管大人还是小孩,因妒嫉之心产生的矛盾往往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 明星道德败坏、违法犯罪,孩子还盲目的喜爱、追捧,会有什么后果?该如何引导和导正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