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百鸣:华人家教与看神韵

任百鸣

标签: ,

【大纪元2010年12月22日讯】海外华人家长,不管是台湾移民来的,还是大陆移民来的,都遇到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怎样让孩子能够了解一些基本的中华传统文化。

人们称美国长大的孩子是ABC,尤其年龄小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来了,中文基础还没打好,就上了美国小学。孩子是长大了,但你会感觉到,孩子离中文与中华文化却越来越远了。

对于汉语,这些孩子一般只能保持能听懂父母说话的意思,大多数也只能照葫芦画瓢的写写自己的名字。即使是华裔孩子之间,见面一玩起来也都是叽里呱啦的说英文。而能用中文读书、看报、上网的根本就是凤毛麟角,能这样的孩子也是归功于父母长期不懈且十分耐心的有意培养。

不是华人家长不想自己的孩子多受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确实是人在海外,大环境与小环境都让人有些力不从心。一来父母要维持生计,生活压力一般都不小,留给亲自教育孩子的时间自然就少了;二来,在英语环境中,很难找到适合讲中国的西方教材与读物,而用国内或台湾寄来的中文图书来说教,孩子连听、读都困难,哪还有什么兴趣学下去。大多数家长选择了投降,最后把孩子往周末中文学校一扔,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了,好歹在心理上是对得起孩子了。

但是谁都知道,一份价钱一份货,没有哪个华人家长真的认为,孩子从中文学校的大班课里出来,中文就能有多少的长进,或对中华文化就能有什么了解。事实上,大家都送了,谁不送好像对不起孩子,所以,送到中文学校上几堂大班课,也就成为了华裔孩子的几乎是唯一的课外中文熏陶。

但是,这几年有教育专家发现,有不少对孩子中文知识教育很用心、很注意文化承传的家长,每年都给自己的孩子开个小灶。所谓小灶,其实人人都能开,就是借神韵演出的光,让孩子不断的充实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感受与理解。

这些家长往往没什么旧有的观念,他不管是什么团体演的,这不是他所关心的。在西方还是一份价钱一份货,他的原则就是孩子一定要接受正宗的高水准的中华艺术的陶冶,在声、光、电齐备的舞台演出中,充满好奇心的孩子,通过视觉、听觉与心灵感受,对中华神传文化中包括历史人物、历史故事、民族舞蹈以及善恶有报的普世价值观等等,有了一个全方位的三维体验。这种身临其境的剧场体验,比任何书本的说教都要效果好很多,也精彩得多。其实,我们成年人不也是这样嘛,我们一辈子都记得的情节,往往是小时候看的一场戏或电影片段。

有人说,一场神韵看下来,对孩子来说,至少等于是把历史、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领域的专家级的教师一起请来,综合性的为自己的孩子上了堂关于中华传统的辅导课,孩子还津津有味的听得懂、跟得上。而要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要请来这样的专家,恐怕即使再有钱,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渠道。

比较有经验的家长说,带孩子看神韵,虽然是一年体验一次,但神韵演出每年都推出全新的节目,一年一年的积累,孩子长大了,离中华文化也走近了一大步。还有一位家长深有体会,他说,他的孩子看过神韵后,再叫孩子见叔叔阿姨要有礼貌喊人,孩子也不像以前那样不当回事了,好像中国人的那个传统礼仪的基因激活了。

美国首都华府有份不小的报刊“The Washington Examiner”, 它常有个系列,向读者推荐“最佳”,有什么“最佳家庭”,“最佳聚会”,“最佳戏剧”,“最佳音乐”,“最佳户外运动”,“最佳画展”等。不久,神韵又要在肯尼迪艺术中心歌剧院年度性上演,这份报纸把“神韵”评为了“最佳健脑食品”。按中国人的说法,那就是精神食粮,看来,西方人,看神韵也得出了自己的心得。

相关新闻
任百鸣:“神韵”义三解
任百鸣﹕曾庆红何不来看一场神韵晚会
任百鸣﹕中共“号召” 看神韵
任百鸣﹕为什么说神韵是神创之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