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晓斌:越狱

庄晓斌
font print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一九七四年,我替“思想反动”的大哥庄彦斌往香港的一家电台投寄了一封匿名信,为此以大逆不道的“反革命罪”被捕入狱,羁押黑龙江省伊春市朗乡林业公安局看守所。当时,我并不知道自己的“罪行”会有多么严重。

“反革命罪”是当时最严重罪行,按此罪名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我心里没有底。那年我才22岁,在监押期间,只企盼着苍天有眼,别把我处死。那时,我对这个充满着神奇的世界,有着不忍割舍的眷恋,我绝对不想死,认为死亡离我是很遥远的事。然而,当你预感到死亡迫近,死神向你招手的时候,尽管你从未冒过险,也会为活下去铤而走险。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下午,看守所里刚刚吃完晚饭(全国的看守所都是吃二顿饭,早八点,晚三点),看守所的走廊里突然来了好多警察,他们一个一个监号巡视。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吃的是玉米粥。在看守所,玉米粥已经算是细粮了。熬得烂烂的玉米粥比干硬的窝头好咽,况且每个囚犯还可以分到一小块萝卜咸菜。这一小块咸菜你可以像品尝牛肉干一样的,一点点地享受,比喝清汤寡水的烂菜汤好多了。

我端坐在木板铺上,禁不住瞪眼望着号门。“你瞅什么?”一声厉喝惊得我打了个冷颤。“没……没瞅什么呀!”我赶忙应答。“你出来!”在号门小窗上俯视的警官疾言厉色地命令我。我只好遵令站起,低头钻出了只有一米高的号门。末待我抬头,侧身在号门一侧的警官一个腿绊,便把我撂倒在号门外的走廊里。看守所的张所长从预审室的房间出来,把一副大号的脚镣扔在了我的身边说:“就用这付吧。这是用铆钉铆的。”门外的两个警察摁着我,又叫来了劳动号的两个人,拿来了铁砧和铆钉,把脚镣铆死了。

听老犯人讲过,只有对死刑犯,才把镣铐用铆钉铆死,这是规矩。一刹间,我的头脑晕眩,心像被一块巨石压住,喘不过气来。我乞怜地左右观望,为我戴镣的警官的脸像铁板一样的冷漠。我的心像被一柄无情的利剑刺穿,一种从末有过的恐惧感使我下意识地呼叫起来:“为什么给我戴镣子?我不是死刑犯!”预审股的王股长脸色凝重地走到我面前,说:“庄晓斌,给你戴镣,这是形势的需要,你要正确对待。这是监规镣,不是罪行镣,你先回号吧。”我拖着重镣又被押回号里。同监号的犯人面面相觑,都用一种不忍对视的目光望着我,更使我产生了穷途末路的恐惧。

正在我惶惑的时刻,看守所走廊里传来了张所长的声音“全体犯人起立,收听中央台的重要广播。”我们都站了起来,一阵哀乐过后,那惊天的噩耗传来:“毛泽东主席在今晨零时九分与世长辞。”我立时明白了,给我戴上重镣,这真是形势的需要。国家主席就等于古代的皇帝呀!有惊无险,我自己这样安慰自己。我原以为,在全国治丧期间,要加强对罪犯的严管,过不多久,就可以给我解脱重镣。岂不知,过了几个月,没有给我卸掉镣子。

随着抓纲治国的喧嚣声,阶级斗争的弦绷得更紧了。我发现,所有的看守员看我的目光都变得很特别,对我轻微的违规违纪行为,他们也不加责罚,只是对我的监管更森严,每次外出放风,看守员都离我几步远,眼睛盯着我,仿佛我随时都有可能狗急跳墙似的。有一位丁云龙班长,他妹妹曾是我同事.我被押以后,他经常在深夜值班时偷偷地塞给我些吃食。而现在他都不敢和我对视,他眼神看我的时候,我感到有一种不能明言的怜惜。于是我产生了迫近死神的恐惧。

有了这种意念,我便琢磨,难道我就像搁在砧板上的活鱼,只等待人来宰割吗?我这么年轻,生命就这样完结了吗?我不甘心啊!我要挣扎,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也要做百分二百的努力。我开始做脱逃的准备。首要的问题是想办法卸掉腿上的脚镣子。另外,还必须要有个强健的身体。为此我抓紧锻炼。羁押我的小号是个横竖二米的小屋子。每天我用手拄着东墙,脚蹬着西墙,便可以一步步向上攀升。开始锻炼只向高攀升一两米,便累得气喘吁吁,随着一天天坚持锻炼,过了半个月,我竟可以从铺面一步步攀升到天棚。但向上攀升,手脚支撑,一步步上升,做得很平衡,但下来便不行了,只好在升到贴近天棚后一撤手,重重地摔在床铺上。开始的时候为防摔伤,我还在木板铺中间垫好棉被,后来索性什么也不垫了,反正天棚离铺面只有三米左右的高度,摔一下也不碍事的。这样锻炼了一个多月,我自觉得身体可以了,便为卸掉脚镣子而绞尽脑汁了。

在监羁押的犯人,如果得了重病急病,要到林业局的医院里去诊治,而去医院要走大约两里路,只要我有了重病,当然可以卸掉脚镣子了。为此,我便想怎样才能使自己得到一次能去治病的机会。看守所的小号里,除了简单的生活用品,别无他物,要想使自己致病,要煞费心机。我的目光盯在了每日用来洗脸洗衣的肥皂上了。我用手把一条半肥皂一点点地抠碎,再背着人的眼目,把抠碎的肥皂吞咽到肚子里。这一招很灵,吞下肥皂后,我便开始呕吐,吐出大量的泡沫。一吐一大桶,为了逼真,我又把舌尖咬破,使吐出的泡沫里带有血色。同号的犯人及时把我的情况报告给看守的班长。负责我案子的王股长来看我,看见我不停大口地呕吐,而且吐的泡沫液里有血色,便真的相信我得了重病,指示给我卸掉了脚镣子,但没有安排我去医院诊治,只是找来了医生,把我提解到看守所的值班室里,叫丁云龙班长专门看护我,给我打点滴。

王股长说:“庄晓斌准是天天锻炼从天棚上摔下来。跌伤了内脏所致。”一连四五天,我都在值班室里打点滴,这时逃跑的机会很好,但我又犹豫了,丁云龙班长是对我最好的班长,他专职看护我,我从值班室里逃脱,他是要担干系的。为人做事,要讲究个“义”字,我不能陷有恩于自己的人担干系。就这样,虽然在三、四天打点滴的过程中,我有多次逃脱的时机,但我没有行动。

过了几天,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不再点滴了,又把我押回到小号。我又后悔自己没有抓住时机。随着身体的恢复,我担心病好了,会把脚镣子再戴上。我终于下定决心逃跑,那是一九七七年六月一日。那天,也是一位姓丁的班长值班,这个班长是个回民,犯人们叫他丁回子。林业局公安局的看守所,号内没有卫生池,小便就尿到马桶里,要是大便,请示班长,可以开门放你到看守所院内的厕所里去。

我计算好了,早上六点钟,我请示班长,要求到院内的厕所去解大便。丁回子班长看我大病刚愈,脸色还苍白,没有多想,便拿钥匙打开号门。我钻出号门,三步并二步的穿过走廊出了监号的大门。看守所的院墙,是用约五米高的木板围起来的,我早就观察好了,厕所旁有一只旧啤酒箱,我蹬在啤酒箱上往上一窜,手便能扳住木板墙头。那时我才二十岁,我又曾是篮球运动员,只要手扳墙头,攀上木板墙跳下去,就可以逃脱了。

在丁班长还在锁号门的时候,我已窜到院子里,按事先设计好的方案蹬着箱子,攀上墙头纵身跳了出去。木板墙外是一条小河,河水虽然不深,但是水凉刺骨。我跳过墙头,便匆匆地淌水过河。因为慌忙,我过河时,跌倒在河里,当时我穿着一身运动秋衣,从河里爬起来,浸透了水的秋衣便像一身沉重的盔甲似的。

我顾不了许多了,穿着这身盔甲淌过河,爬上土坡,穿过铁路,一直跑到朗乡的北山上。我跑到北山坡上的松林里,这时别说是跑,就是走也走不动了。我手把着棵小松树,勉强地站住了,我知道,追捕我的人是很快就会赶来地。北山坡上的这片松林,是一片清荡林地,没有隐蔽之处,只有向上攀登,到了阔叶林带,到了杂草灌木丛生的林带。我就可以隐身匿迹了。

但我已走不动了,需要短瞬的休息。北山坡是我自幼熟悉的地方,向上攀过岗梁可到大青山谷,往东可以直通二道口的密林处,只有往西是条绝路,采石场的悬崖横断了通路。此刻,我往上往东都不行,只有往西,才能暂时躲过追捕。我用手扶着树干,一步步挪到了西边采石场的断崖处。果然像我料想的那样,公安局追捕我的人立即出动,连在押的犯人,也选出十几名来参加对我的追捕。他们上了北山坡,便分成二拨,一拨向东,一拨向北。

那天,正是六一儿童节,北山岗脊处有一伙小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野游,往北追捕我的这伙人攀上岗脊,询问小学生,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没有发现有人上来。这伙人便断定我没有爬上山梁,一定还在山坡的松林里隐蔽,便返身从岗梁向下来搜索。我斜卧在采石场断崖处的一簇杂草旁,片刻的休息已使我恢复体力,我刚想起身往东边行走,一个顺山坡下来的民兵发现了我。

他端着冲锋枪,见我躺卧在杂草丛旁便端枪走过来,一声厉喝;“庄晓斌,你站起来。”我侧头一望,见是个民兵,只有一个人,便无所惧恐地说“你站住!你别过来,你过来,我就从这断崖跳下去。”发现我的民兵是位二十多岁的青年,他见我态度决绝,便真的停住了,端着枪说,“庄晓斌,你的罪行不至于死,何必要自寻死路呢?听我的劝告,你可千万别做傻事。”我见这位小青年态度挺和气,便认为有隙可乘,对他说:“这位朋友,如果你肯网开一面,我肯定会终生感激你的。怎么样,你睁只眼,闭只眼,放我一马,我不会忘了你的。”

正说着,我发现又有一名身穿警装的人包抄过来。一刹间,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一种鱼死网破的念头。我知道,如果两人都发现我,是谁也不敢放我走的,我猛然窜起身来,沿着断崖边的松林带,又狂跑起来。“站住,别跑!再跑就开枪了!”后面的民兵厉声喊着。我已是到了挣命的时刻,根本听不进去这种吆喝。我还是拼命的跑。哒… …哒哒……哒哒哒……后面的冲锋枪响了,我只觉得身边掠过冷嗖嗖的风,子弹打得身边的松枝跌落。我又跑了有二里多路,终于再也跑不动了,一头栽倒在一棵小松树旁。

后面追捕的人迅即追到,四五个人七手八脚地把我摁在了山坡上,追捕的人把我的胳膊扭到身后边,用一根八号铁线拧绑上,是用钳子拧紧的,铁线都勒到肉里去了。从车站附近的水泥桥上过河,我被押解回看守所。小镇里已经把我逃脱的消息传开了,街道两旁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一种视死如归的意念袭上我的心头,我昂着头,凛然地从夹道观看的人群中通过。

来到公安局的院内,当班的丁回子班长窜过来,照我屁股狠踹了一脚,骂道:“你……你可把我骗苦了。”他还想再踢我,但被公安局的魏局长喝止了。魏局长训斥道: “你想干什么?”说着魏局长朝丁班长踹了一脚。

我被押回到监舍。同监的几位犯人都像迎接凯旋的将军一样,朝我点头,竖起大拇指。虽然我这是一次失败的壮举,在这些人看来,我也是个有胆有识,够得上有钢的男子汉。到了监舍,仔细观察才发现,我的运动服裤裆处有一个被子弹洞穿的弹洞。多悬啊!这颗子弹,如果再高几分几厘,恐怕是即便我死不了,也被打废了。

在朗乡林业局公安局看守所,呆了不到几小时,我便被专车押解到铁力市的市看守所去了。这里是高墙电网,从此我再也寻觅不到脱逃的机会。

2010年11月24日于法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寂寥的华语文坛半个世纪以来就像是一锅永远也烧不开的温吞水,风花雪月的缠绵故事屡见不鲜,而真正能震撼人灵魂的作品却难以出现。这当然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作家缺少激情和才华的缘故,而是作为孕育伟大文学作品的土壤尚处在荒芜阶段。其原因固然和严酷的生存写作环境不无关系,但作家缺少扎实的生活底蕴才是未能产生伟大文学作品的根本原因。捧读庄晓斌先生在狱中用牙齿做铅笔刀写出的血泪之作《赤裸人生》,我的视觉和灵魂都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久违了的震撼!
  • 在中国大陆,曾被打成“现行反革命”的人何止千万。他们中有的当时就被处以极刑;有的冤死狱中;更多的是被判重刑后,在监狱里煎熬。
  • 本人撰写的《我的哥哥庄彦斌——一个至今没有平反的现行反革命》一文见刊之后,阅读过此文的读者们反应十分强烈,纷纷要求我能更详细地介绍哥哥庄彦斌的人生遭历。为了满足广大善良的读者们的欲望,我决定暂时中断手里其它的写作项目,先把这个专题写完。
  • 撕裂自己的伤疤给人看,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自从《我的哥哥庄彦斌,一个至今没有平反的现行反革命》一文刊发以来,我干涸已久的泪腺就像涨了潮一样,一坐在电脑前,眼眶里情不自禁地就溢出了泪水。有几次甚至动了罢笔不再去写这些令人心酸的文字了的念头。
  • 世界上的大多文字,都是用墨写的。但也有的文字,是用血写的。墨写的文字再文采飞扬,也抵不上血写的文字厚重。
  • 离开自幼就熟悉的祖国,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由于言语不通,过去看起来十分简单的事情,现在也就变得异常艰难了。我来到法国后第一次去看病的经历就非常有趣,说起来真会令人捧腹大笑。
  • 能够听到叶落,那或许整个驿站没有多少客人吧,甚至是只有自己。夜半时接待人员应该也歇息了吧。 整个诗篇,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孤独、失落。
  • 清明之际,舍妹夫妇远携父母灵骨而归葬于故乡,余在海外,阻于国难不能奔赴,乃吊之以文,曰: 呜呼!先父仙逝,十三春秋;先母驾鹤,亦近三月。忆思双亲,善良一生。育我兄妹,兼济亲族。力有大小,唯尽本分。载入家谱,亦有光矣。
  • 神韵交响乐团演出的西方交响乐曲,经常有有十分贴心的安排,乐曲的选奏也极富巧思,不论观众是否熟悉西方古典交响乐,在精彩的乐音引领下,总会体验到层层的惊喜与无尽的感动。
  • 只记得那个衣衫褴褛的长头发的女人,拖着一跛一跛的腿,挨个翻着垃圾桶找吃的,他一边找一边咧着嘴笑。那女人就是我要说的,我们村老人给我讲过的苦命女人。其实提起来,乡下的人,哪个不觉得自己命苦: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担不完的惊,受不完的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