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玉:夕阳

文/萧玉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样,秋水长天一色的淡然,也充满了怡然与明净。然而,我喜欢夕阳,不仅是因为天地间悠悠的美景,更是缘自于童年,一位老人在夕阳西下时的小路上牵着我的手,走过了数不清的日子。

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我曾经在她那温暖而简陋的房子中和她一起生活到了小学三年级。记忆中,她总是穿着挂大襟的浅色上衣,黑绒的只有巴掌大小的布鞋,右手拄着一根木制的枴杖在乡间的路口处送我上下学,我走出去很远,再回头时,仍然能看见她把手横放于眉下张望着我。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对爱的含义有了初步的诠释。

奶奶是一位非常善良的老人,她乐于助人,忠贞坦诚,只是在她的生命中,一直有一个遗憾,就是在她27岁的时候,爷爷去参加战争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两个女儿也因为得病没钱医治,在两三岁的时候都夭折了,这是藏在她心底无法愈合的伤口与疼痛。奶奶和我说,在她年轻时,有很多人都劝她再找一个合适的人改嫁,但她始终都摇头推辞了。她说自己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是一定会从一而终,每当那时,我的心都不禁一阵酸楚,虽然不能完全理解她的心情,为了表示对她的支持,我都会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也是从奶奶身上,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后来,我转学到了城市,便不能常与她见面了,但在我的心中却一直思念着她,几年后,听说奶奶腿脚已经不如从前了,父母便接她来与我们一起生活,那时,我真是说不出的高兴。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也是机缘的巧合,我有幸学习了法轮大法。一九九九年七月,我因到北京上访、向当局反映法轮功的情况而被当地公安局非法扣留,那时,我才十几岁,在别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在巨大的压力下,只有奶奶一直支持和鼓励我,让我非常的感动。在奶奶与世长辞前,她用已经不清晰的口音跟着我念:“法轮大法好,真、善、忍好,师父,我想修炼。”那一幕,烙印般的铭记在了我的心中,历久而弥新。

夕阳西下,顾盼回首时,我仿佛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带着慈爱的微笑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踏着峥嵘的岁月欣赏岁月如歌
    看尽了残云断日的凄凉
    也听惯了霭霭尘寰的诉说
    然而
    在这个饱含收获的秋季里
    沉甸甸的果实中却也隐匿着收获的萧索
    似一季芳醇的清香
    若一展青灯下的画卷
    又如尘缘里的往事蹉跎
    ……
  • 飘雪的日子
    我第一次这样轻轻的聆听
    那纤细而轻盈的音符
    若天边飘来的风铃声声
  • 贞观年间,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减轻徭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
  • 在《滕王阁序》中有这样两句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落霞孤鹜齐飞的动景中,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同样,秋水长天一色的淡然,也充满了怡然与明净。然而,我喜欢夕阳不仅是因为天地间悠悠的美景,更是缘自于童年,一位老人在夕阳西下时的小路上牵着我的手,走过了数不清的日子。
  • 在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好像约定俗成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月星辰、四极五岳、江河湖泊及万物生灵。《五运历年记》认为: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盘古氏双眼所化,日神是盘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盘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就是由此而来。
  • 要升华到对民族、国家的大爱必须是以修身为前提的;而一个人要达到无私的境界,也只有修炼的人才能达到。
  • 满溢着喜庆与吉祥的新年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会铭记的节日,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晨中之“寅时”,清晨三点至五点又称“虎时”。
  • 古老的传说
    用悠扬的歌声将流年寻觅
    那一季的清愁
    是北燕南飞时留在时光里的无声叹息
  • 中国民族音乐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中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出中华民族以音乐修身养性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 传统音乐与书法、绘画、诗词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古琴音乐追求的是超尘脱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远”的文化内涵,这种音乐最符合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成为古人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