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认识穴道按摩:足少阴肾经

林贵中医师

人气: 3585
【字号】    
   标签: tags:

我常跟我的患者说:“人体的十二条经络就像高速公路,只要公路畅通,交通就不会堵塞。奇经八脉就像东西向快速道,可疏缓高速公路的交通。人体也是一样,只要经络通畅无阻,人体就不会有病痛。”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经过、联络的通路。经像径路的无所不通,络像网罗的错综联接。中医讲的是天合一的概念,人体气血的运行也是整体的,绝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通过望、闻、问、切找出病因。根据经络循行的路线,采取上病下治,即头痛针脚;左病右治,即左手痛针右手可达到治疗效果。

本专栏从经络循行去了解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针灸治病,为什么头痛针手的穴位、牙痛针手足穴位,却取得很好的疗效。甚至于左病治右,右病治左,这些疑问在读者了解了经络循行后,便能一目了然,豁然开通。

现在我们介绍足少阴肾经之循行: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起始于足小趾下端,斜行走向足底心(涌泉穴),出行至足内侧舟状骨粗隆的下面(然谷穴),沿足内侧踝的后面向上循行,一分支进入足跟内。向上到小腿腓肠肌部位,上行至膝后腘窝内缘(阴谷穴)和大腿内侧后缘,贯穿脊柱里面归属本脏—肾,联络膀胱。它的主干从肾出来,向上穿过肝脏和膈肌,进入肺脏,沿着喉咙,到舌根两旁。它的支脉,从肺出来联络心,且肺气注入胸中。
足少阴肾经五行属水,循行时辰:17~19。

足少阴肾经循行所经部位共有二十七穴,左右共五十四穴:

涌泉穴、然谷穴、太谿穴、大钟穴、水泉穴、照海穴、复溜穴、交信穴、筑宾穴、阴谷穴、横骨穴、大赫穴、气穴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通谷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彧中穴、俞府穴。

足少阴肾经有了异常变动会表现为下列病症:

饥饿而不想进食,面色黯黑像漆柴(炭),咳嗽痰唾带白,喝喝气急,刚坐下就想起来,两目视物模糊不清,心像悬空而不安,有如饥饿之感;肾气虚的容易发生恐惧,心中怦怦跳动,好像有人要捉捕一样;这还可发生“骨”方面的深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酸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主治有关“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

口热、舌干燥、咽部发肿,气上逆,喉咙发干而痛,心内烦扰且痛,黄疸、腹泻、脊柱、大腿内侧后边痛,萎软、厥冷,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经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又云:“肾附于脊之十四椎下,是经常少血多气,其合骨也,其荣发也,开窍于二阴。”

肾藏精,称之为“先天之本”。肾主骨,与小儿之发育有关,肾开窍于耳,故肾虚造成耳鸣。肾主水,与水液的代谢有关,故主司二便。肾主纳气,故呼吸的深浅功能与肾有关。

经言:“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过为原,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五藏六府“井荥俞原经合”所主之病为:“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其中原穴为气留止之处。阳经经长,多一原穴,则俞穴专司原气之输注,原穴专司原气之留止;阴经无原穴,则以俞为原,乃一穴兼领俞穴与原穴之两种功能也。

足少阴肾经的五输穴,在五行分属木的“涌泉穴”是井穴主治心下满,“然谷穴”五行属火是荥穴主治身热,“太谿穴”五行属土是俞穴主治体重节痛,“复溜穴”五行属金是经穴主喘咳寒热,“阴谷穴”五行属水是合穴主治逆气而泄。

以上五输穴皆位于四肢肘膝以下,是临床上常用的穴道。读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压、推拿、拍击……这些穴位,用于自我保健,对于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实施,可刺激、强化自身健康,增强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