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大武崙海滩.基隆港港西古迹之旅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8
标签:

今天来到基隆探访古迹,只有半天的行程,加上小东随行,可能添增不少行程的变数,所以只锁定基隆港港西一带的几处历史古迹而已。

独自带着小东出游,不时得左顾右盼,虽然因此减少一些旅游的深度,不过一路上有童语、童心相伴,旅程之中则多了一分天伦之情的滋味。

因为小东同行,所以此行添加了一处景点,我们先前往基隆港西侧海岸的大武崙海滩。这里是基隆市唯一的海水浴场,我以前曾带女儿来这里溜龟及戏水。

我喜欢这处海滩,除了充满回忆,也因为大武崙这如弯月的海湾及这段临海公路山海交织的景色。山、海、岛屿、海上货轮,构成大武崙海域特有的海上风情,而这片海离台北市区又不远,是离家最近的海水浴场。

往基隆的北二高途中,小东不知不觉地已趴睡在汽车后座,抵达大武崙海滩时,仍在熟睡中。让小东继续熟睡,我只静静地坐在车上看海,这时天空飘起午后小雨。沙滩上却还有不少游泳及戏水的游客。

一等40分钟,小东醒来时,车窗外只剩细细雨丝。撑着伞,带着小东来到沙滩,踩沙踏浪,戏水一阵子。岸边的商店有提供冲水及更衣设施,所以可以让孩子在这里尽情的玩沙或戏水。海滩临近基隆港及大武崙渔港,水面可见一些漂浮的细碎浮木或垃圾,游泳的水质稍差,较适合戏水而已。或者单纯地来此散步及散心,带支望远镜,闲坐在海岸的栏杆或海堤上,远望基隆屿及大船入港的景象。


大武崙沙滩。远处为大武崙山(大武崙炮台)

小东与大武崙沙滩。

——————————————————————————–


仙洞岩(文化景观)

离开大武崙沙滩,我们前往基隆港西码头附近中山四路的“仙洞岩”。仙洞岩从清朝时代以来,一直是基隆知名的景点。它原是屹立于海边的一处海蚀洞窟,涨潮时海水会涌入洞内,在洞窟里可听到海涛的回响声。传闻此处出现仙人踪迹,因而名为“仙洞”。

随着基隆港的建设,港西一带填海造陆,这处洞穴离海渐远。后来居民在此建庙,洞内祀祭观音菩萨及佛陀,而名为“仙洞岩”。

洞窟内的岩壁遗留有不少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揽胜所刻留的文字。例如,岩壁上“仙洞”两字,是光绪12年(1886)所刻,落款处写着“三水梁纯夫书”。梁纯夫,广东三水人(佛山市),光绪十年(1884)出任基隆通判,适逢清法战争,曾组团练参与基隆保卫战。此外,“海外洞天”四字则年代更久远,刻于同治甲戌年(1874年),落款者姓名已因岩壁受潮侵蚀而模糊不清,仅能辨识“分巡......”等字。猜想可能是不小的官职。

仙洞岩内,又分左右洞,右洞较宽广,洞窟通道两侧岩壁有类似敦煌石窟的凿壁佛雕。左洞入口狭窄如一线天,须弯腰屈身才能通行,而洞深约80公尺,我背着小东,无法进入。而小东见通道如窄缝,也不肯前行。洞内又有焚香礼佛,烟味呛鼻,小东害怕,便嚷着要出去,只匆匆一游,便从仙洞走了出来,未能尽窥仙洞奥妙。

出了仙岩洞,左侧有步道陡阶可爬上仙洞岩山顶的“仙洞公园”。于是背着小东爬石阶走往山顶。途中,裸露的巨岩,岩壁有海蚀痕迹,可见久远以前,仙洞原位于海面下,经海水长期的冲蚀,而形成今日的海蚀洞景观。

约四、五分钟,抵达了仙洞公园。这里居高临下,可俯瞰基隆港内,特别是西码头一带的风光。基隆港西侧的山头,矗立着协和火力发电厂的三根高高的烟囱,其旁的山岭,就是有“荷兰城”之称的白米瓮炮台了。白米瓮炮台与大武崙炮台是捍卫基隆港西侧的重要炮台。除这两座炮台之外,晚清时期,仙洞山顶也曾设置炮台。1884年清法战争期间,法军入侵基隆,就选择在仙洞附近的海岸登陆,清军与法军曾在此地展开激战。仙洞公园凉亭旁有一座刻着“无名氏”的小墓,或许就是当年阵亡的清军遗骸。我在基隆的红淡山,曾看过类似的清军古墓。

位于港西的仙洞炮台与港东的二沙湾炮台(海门天险)互为犄角,一旦敌舰从基隆外海闯过大武崙、白米瓮炮台的炮火,进入基隆港时,这时就得靠二沙湾及仙洞炮台的炮火将敌舰摧毁于港内及遏阻敌军登陆了。清法战争期间,法军占领基隆长达八个月,然而也付出不小代价,七百名法国士兵埋骨于二沙湾的海边。


光绪甲年(1894年)文人到此一游的刻字。

光绪戊寅年(1878年)文人到此一游的刻字。

——————————————————————————–


洞内岩壁“海外洞天”石刻。同治甲戌年(1874年)。

“仙洞”石刻。光绪十二年(1886年)。

——————————————————————————–


从仙洞公园(仙洞岩山顶)俯瞰基隆港东码头。

从仙洞公园(仙洞岩山顶)俯瞰基隆港西码头。

——————————————————————————–


基隆港(丽星邮轮及基隆最高楼)

返回仙洞岩,旁侧另有步道可通往附近一处海蚀洞窟。这处洞窟旧称“蝙蝠洞”,洞内岩壁有天然形成如佛手印的图案,所以被命名为“佛手洞”,开发为另一个观光景点。洞穴入口狭窄阴暗,别说小东不敢进入,连我都感到畏怯,所以只在洞口拍照而已。

回到仙洞岩停车场,准备开车,小东看见邻旁社区公园的游戏场,有小朋友在玩耍,也嚷着要玩,只好变更行程,让他在这里玩小木马、跷跷板及溜滑梯。等他尽了兴,才继续前往下一个行程。

依原定计划,从仙洞岩沿着中山四路、三路、二路、一路至基隆火车站,沿途可以顺访“高远新村港务局局长宿舍”、“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仙洞隧道”等三处古迹,不过小东玩累了,需要休息及吃点东西,于是先跳过这三个景点,直奔基隆火车站。

我们在基隆火车站对面的“汉堡王”用餐。对小东来说,古迹不如炸鸡,他在餐厅里高兴地啃炸鸡、吃薯条、喝饮料。餐厅紧依港口,还可看见停泊在港里的船只,对面的东码头停着一艘“丽星邮轮”,白色巨硕的船身,吸引小东的好奇。在这里用餐,周遭充满着浓浓地港湾风情。


阳明海运大楼(前)、海港大楼(后)

用完餐,我们继续基隆古迹之旅。基隆火车站旁有两栋历史建筑,前后相邻,一是阳明海运大楼,一是海港大楼。阳明海运大楼,完工于1917年(大正6年),原为“近海邮船株式会社”所有。几十年来,经历过几次整修,建筑外观及玻璃门窗都变得有点现代感。目前大楼规划为“海洋文化艺术馆”,供民众参观。今天正逢封馆整修中,所以无法参观。

相较之下,海港大楼仍然保持着1930年代的建筑风味。这栋大楼旧名“基隆港合同厅舍”,完工于昭和9年(1934),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所兴建,做为基隆港港务相关机构的办公厅之用。建筑物的功能至今仍然不变,现在的基隆关税局、基隆港务局也都还在这栋大楼里办公。

基隆火车站是台湾纵贯铁路的起点,车站内南北各有一座日据时代的号志楼,是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已被列为历史古迹。今天带着小东,不方便深入月台拍摄,只在车站剪票口观看火车而已。小东偶尔随着妈妈搭火车回娘家,算是小小的铁道迷,喜欢看行进中的火车。我们等一班火车出发后,才离开基隆车站。


阳明海运大楼。

海港大楼。

——————————————————————————–


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历史建筑)

接着才回去陆续探访“仙洞隧道”、“高远新村港务局局长官舍”、“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前两者都未对外开放,只能隔着栏杆或围墙轻轻一瞥而已(注1)。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则已整修完毕,有完整的导览资料,颇值得参观。

纪念碑位于“中山隧道”上方的小丘平台,落成于于1930年(昭和5年),用以纪念因修筑基隆港而殉职的工程人员。基隆港,在清朝同治初年就已开放为通商港埠,日本统治台湾的第二年(1896),成立了“基隆筑港调查委员会”,展开规划及设计,从1899年起开始进行基隆港改善工程,致力于港湾深水化,以利停泊大型货轮。

基隆港是日本人在台湾建造的第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前后历经30年的扩建,而奠定了今日的规模。

这座纪念碑的基座有繁复的装饰,采取古典建筑几何元素混成的表现方法,元素包括四个角边的圆柱体、椭圆体、拱卷石砌、乱石砌等,构成既典雅又坚实的风貌。纪念碑高约九公尺,碑首造型宛如一椭圆形帽子,戴于圆柱的碑身的上缘。碑身正反面各镶一长条状的大理石,上面的刻字都已斑驳难辨。

当时日本人也在这附近兴建了一批筑港职工的宿舍,多为一层楼的日式木造建筑。战后,这些房舍成为基隆港务局的员工宿舍,并更名为“高远新村”。目前社区内还可看见一些日式的宿舍区,可惜都已荒弃,庭院杂草丛生,房舍凋敝残破。就连已被列为历史建筑的港务局局长官邸房舍,看起来也像是一座废墟。

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前的广场,有竖立导览解说牌,站在这里可以眺望基隆港。纪念碑旁的树梢忽传来“喵~喵~”的鸟叫声,吸引小东的注意,原来是一只红嘴黑鹎伫立枝头在鸣叫着。小东问:“小鸟是不是在找妈妈呢?”这大概也是小东的心情写照吧!?我们父子已出门5个小时了。这时已近黄昏,暮色渐浓,该是向基隆港说再见的时候了。

旅游日期:2008.06.25(写于2008.06.27)【推荐本文给朋友】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


仙洞隧道(历史建筑)

注1:“仙洞隧道”位于中山二路与中华路、复旦路交会口,就在邮局的旁边。这座隧道全长155公尺,隧道内的拱顶为砖造,侧壁由粗石砌成,约建造于1917年(大正6年)。当时由基隆火车站通往港西的铁轨通过这一隧道,是运载码头物资前往市区的重要运输线。后来被陆上交通取代。2004年铁路拆除后,隧道废弃。2006年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高远新村港务局局长官舍”位于中山三路103巷16号,就位于“中山隧道”上方的高远新村,距离“基隆筑港殉职纪念碑”不远。“中山隧道”是单行道(从外港通往市区),从基隆港西侧的中山四路往市区方向,在中山隧道前方的叉路口,取左行,往西13-15码头方向,不久即遇见“基隆港警局新码头派出所”,过派出所之后,立即右转103巷,巷口有“和平社区”的牌楼及往“圣安宫”的标志。沿着巷道蜿蜒上山,约两、三分钟,先经过“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再经过社区篮球场,再往上走,即可抵达高远新村港务局局长官舍。这栋官舍于2006年被登录为历史建筑。


高远新村日式宿舍区。

高远新村港务局局长官舍(历史建筑)。


大武崙海滩全景。


仙洞岩。


石阶陡上仙洞公园。


佛手洞。



佛手洞入口。


小东在仙洞岩停车场旁的公园游玩。


小东与基隆车站合影。


阳明海运大楼与海港大楼(历史建筑)。


基隆筑港殉职者纪念碑及参道。


小东参观纪念碑古迹。


纪念碑基座典雅的石砌装饰。


导览解说牌。这里可眺望基隆港。


基隆港暮色。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无敌美景不再 北悉尼公寓业主损失惊人
苗栗南庄.向天湖.向天湖山.光天高山
人口增长过快 澳洲将设立首位人口部长
澳洲人口部长对其职位质疑进行辩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