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权贵者更易撒谎

人气 10

【大纪元4月21日讯】(大纪元记者贵远编译报导) 俗话说:“权力使人腐化”。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最新研究“权贵者更易撒谎”这个课题后发现,这句话虽是老生常谈,但却很有道理。专家说,诚信往往是权贵人物陷入困境的核心问题,而一个组织是否健康,则取决于领导者的诚信和道德规范。

纽约州长帕特森(David Paterson)卷入一宗有关他是否利用职权,恐吓一名控诉其重要助手家庭暴力的女士的丑闻。该丑闻导致的后果是:帕特森上个月称他将放弃竞选连任,他的公关主任则因诚信问题而于月初辞职。

在公司轰然倒闭后入狱的安隆(Enron)公司前执行长斯基林(Jeffrey Skilling),针对2006年他因涉及欺诈、内部交易和撒谎等19项罪状的判决,他向最高法院提出上诉。他的律师争辩说,对斯基林的审判不公正,即使他的行为有错,并不违法,因为这并未超出个人利益的范围。

说谎的实验

一般人在撒谎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和生理应激反应,因此言谈之中难免露出蛛丝马迹。但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管理学教授卡尼(Dana Carney)研究发现,上位者在撒谎时的反应完全不同,权力能补强他因说谎产生的情绪、认知、生理(如应激激素皮质醇水平较低)等负面反应,因此他认为,“有权势者更易于撒谎”。

在他们的实验中,领导者被安置在一个大办公室内,被领导者则被安放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小空间,然后要求他们找到藏在附近的100美元。然后,计算机指派半数志愿者偷走那100美元,指派另一半要求归还。实验中,实验者本身不会知道每位志愿者的具体指派为何。所有的志愿者都要向实验者说明他们没有偷钱,不管是否说谎,如果实验者相信他们所言,他们就可得到那100美元现金。

接着,所有志愿者将就有关他们是否偷钱接受面谈,一半撒谎,一半说实话,面谈者将向所有的志愿者问同样关键性问题,例如:“你偷了那100元了吗?”“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面谈过程进行录音录像以便研究人员观察他们是否表现典型性非语言撒谎线索。面 谈后测试他们的情感和认知损害,采集唾液样本检测应激激素水平。

实验的结果是,权力较小的个体表现出欺骗应有的情绪、认知、生理和行为反应;与之相对的是,当权者则没有上述反应体现。换言之,权力起到了一种缓冲作用,使当权者撒谎更容易、更有效,只有权力小的个体在撒谎后感到内疚。卡尼说,这个实验并不是说权力会导致撒谎,但它证明不诚实对于权贵来说更容易一些。

领导者可营造说谎文化

对下属来说,与不诚实的领导者打交道好比走钢丝。经营管理顾问柯汉(Peter Cohan)说,领导者往往为了让下属协助和配合他而说谎,“很多领导人要求事情有明确的结果,他们周围的人达到了要求会得到提拔,如果有人胆敢质疑,就可能被开除,从而造就一帮围着他们转的顺民。”

巴布森学院(Babson College)资深研究学者、教授“重视价值”(Giving Voice To Values)课程的金泰尔(Mary Gentile)说,在这方面下属并不是无足轻重的,“有 时,下属只是简单的让老板明白你知道其中的猫腻,无需正式抵抗,即可影响其行为,因为这时老板已经意识到欺骗无法掩人耳目。”

MBA誓言 回归道德

2009年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 )学生发起企管硕士誓言(MBA Oath)运动,他们立誓要有道德,走出课堂后要为广大群众谋福祉。该运动共同组织者埃舍尔(Peter Escher)说:“这不仅是纸上谈兵,我们希望这个组织成为一个能够防患于未然地讨论伦理问题的平台。”该组织给誓言签署者一张卡片,埃舍尔说:“它本身可能没有什么约束力,但这是一小步,提醒你曾经做过的承诺。”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纽省前警局局长被授权独立调查F3交通瘫痪事故
阿市原住民祖母辈欲挽救“坏孩子”
抗议中钢轻忽R24兴建责任
苏建和:若说谎  判100死刑也接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