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批香港无精神康复政策

人气 8
标签:

【大纪元5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黄静荣香港报道)香港新界葵盛东邨发生斩人惨案后,政府受到各界批评,指政府对每名医务社工要处理78宗精神病康复者个案欠缺支援,对社工造成很大压力。正言汇社社长、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讲师张超雄认为,这是制度上的漏洞。香港没有一个精神康复的政策,整个社会精神健康服务割裂,是最大问题。他希望有一个真正的个案管理系统,由专人统筹管理病人整个生活状况。

每名社工处理78个案

根据资料显示,香港目前有15万人有精神健康问题,41,000人属于严重类别,需医管局和各类机构支援。社会福利署助理处长袁邝锈仪在一个电台中表示,当局目前有198位精神科医务社会工作者(社工),每人要处理78个个案,较3年前每个社工处理98个个案有所降低,而198位医务社工,今年会增加到210位。

她说,自01年开始,社署已经同医管局及非政府机构合作,为康复者及家人提供支援。为了加强跟进严重患者,社署在去年3月在天水围成立第一间综合中心,重整社区支援服务。

至于会否加快在全港18区设立类似的社区支援中心,袁邝绣仪则说,现阶段和医管局及非政府机构商讨执行细节。她说:“病人出院之前,在医院有一个跨部门的会议,有医务社工参与的;回到社会之后,如果他需要一些福利的跟进,如经济援助或住屋等服务,由社会福利署或非政府机构做出跟进。”

对于葵盛东村惨案,张超雄认为,精神康复者很少有暴力的倾向,“很不幸香港不停发生这些事,当然个人有些责任,但他们是病人,要看制度上有什么漏洞,为什么让这些惨剧不断发生。”

香港精神健康服务割裂

他说:“香港没有一个精神康复的政策,没一个精神健康政策,亦都没有一个组织去统筹精神复康的服务。有一部分服务在医管局、一部分服务卫生署、一部分在社署。其实整个社会精神健康服务最大问题就是割裂的。在这个割裂底下,我们接了很多这些有危险的个案。”

他认为目前对精神康复者的支援不足。“比如病发严重的入院,在院内我们有义务社工看护他们,有医生给他吃药,很快出院。出院后就不关医务社工事了,如果严重的就会有一个社康护士跟他一段时间,但都是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出院后,分分钟未必有社工跟。”他认为精神复康服务应有一个部门统一管理。

他指出,解决综援的社署职员不是社工,不会看他整个人的需要;解决住屋问题的房署当然不会处理他们行为及与邻居关系问题等。他说:“经济上、房屋上、医疗上都有帮他解决,但真正问题没人解决。”他希望有一个真正的个案管理系统,专人统筹管理病人整个生活状况。

社工压力大自身难保

另外,对于最近有社工因压力大自杀,张超雄指出,社工自杀都是一个悲剧。他在一个电台节目中说:“社工平时应该是帮人的,是一个码头,在风高浪急的时候,给有需要的人一个安全感。但我们自己都自身难保的时候,显示环境有多恶劣。其实一笔过拨款下,中层管理人员往往两面不是人,他一方面要看上面,上面说财政紧迫,要赚多些钱、做多些事。工作量一直压下去,造成下面(社工)有好多怨气。”

精神病康复者郭先生昨日亦致电电台节目,批评当局对康复者欠缺长期支援。社工未能做到定期探访。他说:“社工不停换了好几次,2个月换一次,需要时想找他们,却得不到回复。”

精神科医生曾繁光昨日在电台节目表示,若果家人怀疑家庭成员出现精神问题,可以透过家庭医生先作简单评估,再进行转介。至于发现邻居精神状况不稳定及行为变得异常,有需要时可以通知社署的综合家庭服务中心求助。

政府各部门亦分别表示,在有关项目上的拨款去年已增加了3,000万,今年则增加1亿元,但需要一定时间策划拨款用途、人力、物力与资源的分配。当局会研究如何支援康复者家人及邻居,包括考虑在现时的架构,透过邻居事先向专业人士求助,及早介入,完善现行做法。◇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访民关精神病院6年多  4官员近日才为此被免职
孩子自己带还是褓姆带好?
《A面B面》全国公映  故事呈现悲喜交集
幼园血案暴露大陆精神医疗问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