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流感向传统医学借智慧(下)

人气 1
标签:

患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

中医治病,近程的目标,就是将已得之病赶紧治好;远程的目标,那就是让人不再得病。因此传统中医有“治未病、治已病”的说法。

流行性传染疾病或瘟疫等,在《内经》的叙述就是属于温病、热病、疫病等范畴,看书中有:“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意思是说,温热之病已经有了痊愈迹象,应该注意不要吃肉,不要多吃食物。可是,现代人的观念里,常以为刚生过重病,总觉没有体力、总觉虚弱,尤其营养学医生或教授们所给人们的观念是,蛋白质的营养为人最最需要的,没有卡路里那就没有能量可以干活。现代笃信营养学的人们,最难以接受的事实便是吃肉、吃饭还会让人病情变坏。

除了忌口这种属于形而下的防病概念,还得有更高层次的防病想法。

《道德经》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人不应该过度听闻或甚至应该拒绝听闻不好的音乐、拒绝欣赏不好的画作或电视节目、杜绝不好的作品等等视听污染之事物,令心中纯净、无杂染。

《内经.汤液醪醴篇》云,人的病情,用尽了各种方法,包括“镵、石、针、艾”(亦等同现代之各种手术)之法治病,却仍然“形弊血尽而功不立”的原因就是“神不使”;就是因为针灸砭石等,都是属于“道”的范围,如果“精神不进,志意不治”,那么病就不可能痊愈。于是结论云,一个人之所以“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的原因,那就是《内经》所说的“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老子》所说的“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最后就“精气弛坏,荣泣卫除”;再更甚的,就是“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过度的音色五味都让人生病,拒绝是其一之方法;如果人们都能接触美好的音乐、美好的艺术作品那又会怎样呢?现代人有“水结晶实验”、有“植物情绪实验”,都有肯定的、正面的答案。那么,怎样去接触美好的作品呢?

笔者每阅读《大纪元时报》新闻、观看“新唐人电视”新闻节目,“美国神韵艺术团”全世界各处的表演,都令人振奋、都非常的启迪人心,几乎任何作品都没离开中国美好传统文化之根。她就是可以陶冶人们心情、稳定人们情绪的优良作品。接受访问的、观赏表演之后的人们,几乎一致的肯定她的心灵启迪功效,那就起到《内经》所教给人们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了。

心中存有正气,病邪就不能侵扰人了,如此不就可以无须任何药物的辅助、达到最好的防病效果吗?
古时中国人对于疾病演变过程、科学的观察,都非常仔细,现代人很难以望其项背。

现代人,只要谈到医学科学,一切都讲究统计数据,一切都讲究实证,这样的结果,不但不能了解传统中医之所云,更不可能理解并深入传统中医之实践。

如果能重新思考,改变已经僵化了的科学认知和科学观念,彻底的、从根本上、真正的来研究中国的传统科学和传统医学,将会有个崭新的体验,也让处于各种流行疾病而不能自拔的大众,重见光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