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名刹——嵩山少林寺

林妍
font print 人气: 231
【字号】    
   标签: tags: ,

悠悠历史长河中,少林寺这座古色古香、名扬中外的寺院历尽沧桑,它曾经香火缭绕、钟鼓齐鸣,十分鼎盛,但是它又经历过众多兵燹风雨的劫难,迄今仍然端坐在少室山下的树林之中,可谓“深山藏古寺”,见证着中华千余年的历史。

“禅宗祖庭”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因坐落在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位于嵩洛文明之腹地,经过千余年的历史沉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时至今日,这座千年古刹仍尽显芳华。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是一个广泛兴佛的年代,当时印度僧人跋陀来到中原,很受孝文帝礼敬,嵩山少林寺即为其所建,因嵩山群峰交叠之形状犹如莲花,少林寺即为“花”中之寺。后来,达摩北渡长江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禅宗,少林寺成为“禅宗祖庭”。

“天下工夫出少林”,少林武术于隋末开始名显于世,即历史上“十三棍僧救秦王”的典故。唐初,少林寺和尚13人,帮助李世民讨平王世充,征战中助战解围,立下大功,获得朝廷嘉奖,庙内有一块“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记述了这一段历史,从此少林武功名满天下。

少林寺也相应发展成闻名于世的佛寺,博得“天下第一名刹”的称号。宋代,少林武术已自成体系,风格独绝,史称“少林派”;元朝,少林寺僧众达2,000余人,成为一座著称于世的大佛寺;明代时,少林寺到达鼎盛时期,少林寺和尚还参与抗击倭寇侵扰;清代以后,少林寺开始走向衰败。

少林寺依山而建,中轴建筑共为七进,即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方丈室、达摩亭和千佛殿,两侧还有六祖殿、紧那罗殿、东西禅堂、地藏殿、白衣殿等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这些建筑大多是明清以后重建的。

山门即少林寺的大门,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顶的清代建筑,门上悬一块黑底金字的匾,匾上“少林寺”三字为清代康熙帝所书。大雄殿本应是正殿,全寺的建筑中心,可惜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法堂是存放佛经之处;方丈室是主持僧居住的地方,达摩亭位于方丈室的后边,是一座小巧玲现的殿堂。

千佛殿又名毗卢殿,是少林寺最后一进建筑,也是最大的建筑。在梵语里,毗卢佛就是释迦牟尼,殿内有毗卢佛像,三面墙壁上有环绕的大型壁画,是“五百罗汉朝毗卢”,创建于明万历16年。五百罗汉分列三层,身姿神态各不相同。殿中地面上有48个殿坑,是少林武僧们练拳留下的脚坑。

“碑林”是少林寺中极具特色的地方,“塔林”更是闻名遐迩。塔林位于少林寺的西面,是唐以来少林寺历代住持僧的葬地,共250余座,也是中国最大的塔林。少林寺中有名望地位的和尚死后的尸体都埋葬在这里,在上面建造砖石墓塔。塔的大小不等,高低参差不齐,形状各异,有四角、六角、柱体、锥体等,因人而异,据说塔的高度和造型标志着僧人的地位和功德。

少林寺山门的后面,通往天王殿的甬道两侧,排列着数十块碑刻,即少林寺“碑林”。这些碑刻多属从唐代以后的作品,如唐太宗赐少林寺主教碑、武则天的诗碑、吴道子观音画像碑、苏轼画梅碑和乾隆御碑等等,错落有致地竖立在千年古树之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也是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阊门外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时期的萧梁代天监年间,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曾名“枫桥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又改名为“普明禅院”。范成大《吴郡志》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唐太宗贞观年间,传说圣僧寒山子者,曾“来此缚茆以居”,遂更名寒山寺。元朝以后,一直沿用寒山寺的用名。
  • 在中国众多的寺庙中,悬空寺称得上是奇妙的建筑。它集美学、力学、宗教内涵于一身,是人文景观之汇粹,更被誉为世界一绝。其中,山西浑源县恒山悬空寺、山西广灵县悬空寺、云南昆明西山悬空寺、浙江建德悬空寺、河北井陉县苍岩山福庆寺等五大悬空寺较为著名。

  • 齐云山位于安徽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因为峰峦常有云雾弥漫,一天白色,古称白岳。山体赤如朱砂,灿似红霞,是一处以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因与黄山南北相望,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关于山名的来由,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 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年间的一个夜晚,汉明帝刘庄梦见一个金色神人,身上放着光芒,飞进了皇宫殿庭,令人心悦。次日,明帝召集大臣询问梦中之事,有大臣傅毅回奏道:“周昭王二十四年四月初八,山川震动,江河泛滥,晚上西方天空现出五色光华。太史苏推测,这当是一位大圣人在西天诞生。这位圣人降临人间是为了救苦救难,他的义理,一千年后就能传入我国。
  • 素有“京都第一寺”之称的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潭柘山的宝珠峰的南麓,距阜成门41公里,周围由九座高大的、宛如巨龙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着,环境雅致,风景优美。它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
  • 卧佛殿大殿前檐的大匾上写着“性月恒明”,殿内正面墙上的匾额上写着“得大自在”。殿内释迦牟尼的铜像身长5.3米,呈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体态安祥自如。在其周围三面环立的是其弟子,即十二圆觉菩萨像。这个场景表现的是释迦牟尼在婆罗树下涅磐前,向十二名弟子嘱托后事。据元史记载,这尊巨型佛像是“用工七千,冶铜五十万斤”才铸造成功.........
  • 这被誉为西湖十景之一的“南屏晚钟”来自位于西湖南屏山慧日峰下的净慈寺。净慈寺又称净慈禅寺,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吴越王钱弘俶所建。钱弘俶一家世代笃信佛法,在其当政期间,为了“上为国家祝馨,下为民生祈福”,建造了 “慧日永明院”,即今天的净慈寺。净慈寺建成后,由当时的高僧延寿为住持。
  • 唐朝大中年间(847-859年),日本僧人慧锷在五台山请得一尊观音像回国。在归国途中,船只突遇风浪,并出现铁莲花阻止前行。慧锷在向上天祈祷后,明晓观音像不肯离开中国,遂在海中的岛屿普陀山白华顶南、岭鹫峰下建院,供奉观音像,时人称之为“不肯去观音院”。
  • 在浙江省的鄞县五乡镇的育王山,坐落着素有“东南佛国”之称的阿育王寺,寺内以珍藏有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及宝塔而闻名于世。
  • 宋时禅宗日益昌盛,天童寺也成为禅宗名刹。景德四年(1007年),宋真宗赐“天童景德禅寺”匾额。此后,神宗与微宗多次召见天童寺僧人惟白询问佛法,惟白被敕赐号为“佛国禅师”。此后,在正觉禅师任天童寺住持的30年间,天童寺走入中兴时期,当时常住僧人上千。绍兴四年(1134年),建成了“千佛阁”,后扩建成为东南第一大殿。嘉定年间(1208-1224年),天童寺被列为“禅院五山十刹”中的五山之第三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