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自信与成功经验是行为治疗的主要概念

忧郁症Bye Bye:修正扭曲的“行为”(1)

最上悠

人气: 72
【字号】    
   标签: tags:

我们精神上的痛苦与不安,究竟会在哪些时候逐渐增强呢?

其中之一,应该是当我们接二连三的遭遇失败、丧失自信的时候吧!

在精神治疗的领域中,有一个很著名老鼠溺水的实验。

当水槽中的老鼠感到,不论它如何努力游泳,都无法浮出水面时,便会因为觉得“不行了”而放弃,不再划水。

刚开始时,老鼠的脑部会发出求救讯号,让老鼠拼命努力浮出水面,但是当失败的状态长期持续之后,大脑最后便会发出“停止努力”的指令。

人类也会发生类似的状况。当一切的努力都无效时,就再也提不起劲,去做任何努力了。

接着,人就会逐渐感受到痛苦,渐渐地,无力感也会逐渐增加,最后脑中便会出现“我只能去死了”的想法。陷入忧郁的人,之所以走到绝境,就是由于大脑里这种种思想上的恶性循环所致。

那么,怎么做才能帮助人们走出这种困境呢?秘诀在于让人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不论是如何微不足道的成功都好,重复累积“我也能办得到”的自信是最重要的。事实上,研究已经证实,透过这种自信的培养,对于改善忧郁症的症状非常有效。

如果只是盲目地努力欠缺完整的计划时,失败仍然会重演。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失去自信的状态中,如果想获得成功,就更需要缜密的计划与思考。

去思考如何采取创造成功经验的行动,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正,以缓和人的不安与痛苦的精神治疗法,就是接下来要介绍给各位读者的“行为治疗”。

这种治疗法不只是对忧郁症,也对其他如焦虑性、恐慌性、社会焦虑性等疾患(包括对人恐惧症、过度紧张、社交恐惧等),伴随强烈焦虑症状的心理疾病之治疗,也极为有效。

此外,行为治疗与认知治疗的关系,极为密切,有些专业治疗师会将两种派别结合为一,称为“认知行为治疗”,认为它对忧郁症具有治疗效果。

分析引起“不良反应”的“不良刺激”依据行为治疗理论进行自助治疗时,个人必须先具备分析自己失败原因的能力,还必须有强烈的意愿,想要有系统地,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当一个人心理状况正常时,大部分的人都能轻松地进行这种自我分析。但是,当连连遭遇失败、心志消沉时,便可能会忘了自己可以找人商量,或可以从做得到的简单事项开始,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等做法。

为了遏止失败继续发生,最重要的是,让自己回到“建立假设→实行→判断结果”的解决问题之基本原则上。

对于造成这些烦恼与压力的源头,我希望你不要只是含混模糊地接受一切,而应该认真用心地去分析,自己到底是受到哪种(不良)刺激,以及面对这些刺激时,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不良)反应,又是什么?

例如,你很讨厌总是唠唠叨叨碎碎念的A小姐,但A小姐的职位比你高,不论她说什么,你都没有立场回嘴,这种不良的人际关系,让你感到很痛苦。

这时,对你来说,A小姐所说的话,就是一种“刺激”。或许她所说的恶言真的恶梦成真;也许你会因为她的言语深受伤害,回家躲在棉被里痛哭一场,这就是所谓的“反应”。

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首先,我们可以想办法避免让A小姐有说出那种话的机会,尽量减少“刺激”的发生。例如,努力减少自己犯错的机会等。

至于,最能减轻痛苦反应的做法,应该就是能够当场反驳A小姐所说的话了,不过这并不容易做到;在这种情况下,找一个和你同病相怜的人诉苦或商量,也是减轻痛苦的方法之一。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重拾自信、克服痛苦与不安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具体可行的技巧。

在上一章中,我们列举出了忧郁、焦虑的人,容易陷入思想上的坏习惯,并且提出修正方法与建议。

在本章中,我们要将探讨主题放在行为上的坏习惯,请各位读者一边阅读,一边检视自己的行为,是不是也有这些倾向;如果有必要,便可进行修正。@(待续)

摘编自 《打败心中的黑狗:忧郁症Bye Bye(二版)》 书泉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