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张照堂获台文化奖 倡摄影博物馆

人气: 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1月12日报导】(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12日电)“摄影是一种遗憾”,行政院文化奖得奖者张照堂今天说,常没带相机或不忍心拍下悲伤或残酷画面,因而错过非常有画面的照片;此外,他也呼吁成立摄影博物馆,保存历史照片。

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举行“第30届行政院文化奖”得奖名单公布记者会,得奖者为摄影家张照堂。他表示,这是继第7届行政院文化奖得主郎静山之后,相隔23年后,第2个又以摄影家身份获奖的得主,“有点感慨,也有点感动。”

张照堂从1959年开始接触摄影,第1台相机是拿爸爸送给哥哥考上大学的120双眼相机,他说,“拍照可以打发时间”,但也让他一拍就将近半世纪。

张照堂的作品走过50年代戒严时期、60年代现代主义前卫思潮、70年代乡土论战、80年代戒严及社会运动,摄影作品与文学、哲学、剧场、视觉及美学成熟连结,静照与纪实影片兼具实验性、纪录性与内省性,作品风格独树一格。

虽然拍照拍了半世纪,但张照堂表示,从不觉得自己是摄影师,最主要的工作是在拍纪录片,他也劝告现在对摄影有兴趣的年轻人,以台湾的环境,要把摄影当成一辈子的工作很难,若能当成是兴趣,拍照时也比较不会有倦怠感。

早年还没有数位相机,张照堂无法随身携带底片相机,因而错过许多非常有画面的照片。他表示,1980年代有一次从南部搭夜班火车回台北,看到一名像是无家可归的女子缩起来睡觉,可惜当下没有相机可捕捉画面,“若能拍下,应该可以表达不同族群的样貌。”

不过,也有让张照堂不忍心按下快门的时候,像是生离死别、悲伤、残酷的画面,“不能因为自己是摄影家,就随心所欲的拍”,张照堂认为摄影家还是有所限制,不如文学家可透过文字表达场景,但也因为如此,“摄影家比其他艺术家还要理性”,因为摄影家看到太多外界的事情,反而会保持距离,用镜头去观察。

总是说拍照是在寻找一种氛围的张照堂,经常等待一个比例协调的景物,可以耗上半天的时间,他认为一张照片要能呈现现在、过去、未来这3种感觉,“要活在当下才能拍出不同族群的生活样貌,但又要能让人从照片中看到历史的过去、并且能想像未来。”

纪录片导演傅季中表示,原想要拍摄一部长篇的张照堂纪录片,却被婉拒。张照堂说,“拍照的人喜欢躲在背后,照片自己会说话,摄影家少说话”,把最后诠释照片的发言权留给读者。

荣获行政院文化奖殊荣,张照堂仍为台湾摄影界担忧。他认为,现阶段没有摄影博物馆保存历年来的历史照片,若能把报社或摄影家的作品全都汇集、整合到同一个博物馆,不仅能方便寻找历史照片,对于当今的摄影师,也能让他们有个展现的舞台,他希望未来的文化部能有成立摄影博物馆的愿景。

行政院文化奖19日将在台北花园大酒店举行颁奖典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