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王元甫医师减肥专栏8】肥胖与代谢症候群

王元甫(桃园市振兴诊所内科医师、中医医学博士)

人气: 37
【字号】    
   标签: tags: ,

“代谢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是现在相当热门的医学话题,这个症候群包含四种病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为什么要结合这四种病症,统称为“代谢症候群”呢?这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

“代谢症候群”的重要性

“代谢症候群”是1988年美国史丹佛大学Gerald Reaven教授所提出的,他是内分泌代谢领域的权威。他发现“腹部型肥胖”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而且这类病人得到心脏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比一般人增加许多,因为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所以把它归纳成一个症候群。

“代谢症候群”这个医学名词比较抽象,如果仅从字义,很难窥其全貌,只知道这与人体的新陈代谢有关。Reaven教授最先提出的名称是 Syndrome X,它还有很多称法,如Reaven syndrome、insulin resistance syndrome等,后来才统一称为“代谢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通俗上,如果用“三高症候群”、“啤酒肚”、“水桶腰”就比较容易了解,但是这又不能画上等号。

代谢症候群的定义

代谢症候群是如何定义呢?比较著名的是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版的定义:有五项危险因子,如果具备三项或三项以上者,就称为代谢症候群。

危险因子 定义标准
1 腰围 男性腰围大于102公分、

女性腰围大于88公分。

2 三酸甘油脂 大于等于150毫克/公合。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男性低于等于40毫克/公合、

女性低于等于50毫克/公合。

4 血压 大于等于130/85毫米汞柱。
5 空腹血糖 大于等于110毫克/公合。

2007年台湾卫生署修订代谢症候群的临床诊断准则,内容类似于2001年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第三版的定义,但有两项不同:(1)腹部肥胖的定义降低为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公分,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公分,(2)空腹血糖的标准降低为大于等于100毫克/公合。

五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已提出“代谢症候群”的慨念

1988年Reaven教授“天才式”的联想开启了代谢症候群的新页;不过,早在五千年前《黄帝内经》就已经把这个概念告诉我们了。《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曰:“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梁之疾也。”“甘肥贵人膏梁之疾”就是指肥胖,肥胖会引起糖尿病(古书上叫做消瘅),肥胖也会引起中风(古书上叫做偏枯),肥胖也会引起心脏病(古书叫做仆击);仆击就是突然昏倒,有心脏血管疾病的人突然发生急性心肌梗塞,诱发心律不整,很快就昏倒、猝死了。

所以说为什么《黄帝内经》是充满大智慧,五千年前早就把“代谢症候群”的观念告诉我们了,而且阐述“肥胖”是该症候群的核心,跟现代医学的想法一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