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富元专栏

林富元:新人才培养

林富元

人气 4
标签:

【大纪元2011年12月13日讯】五年前我在经济日报的专栏写过几篇文章,讨论所谓的“T型人才”。当时所谓的“T型人才”,讲的就是因为随着世界趋势,越来越多跨行异业结合,创造出新的行业与新的机会,人才的需求不再是单一层面。

读者也看到晚近最红的产品,大多是像iPod或iPhone这种结合科技娱乐传媒影音为一体(还加上云端的服务),医疗器材结合医疗与健康照顾并大量融入科技,还有未来更巨大的农业渔业更新,传统产业大翻身。过去各自为政的独立行业,现在他们分别搞清楚了,原来如果将不同的服务与价值捆绑在一起,他们可以直接作更多事情,提供更多服务,所以融合出来的价值更高更大。理所当然,这些新趋势当然也快速地在改变我们对人才内涵的需求,强调人才必须是”方方面面圆融Well-Rounded”与”多元多面Multi-Disciplined”的人才。

“T型人才”上头的横杠,代表人才需要在多元多面具有广度知识,但它完全不否定“T型人才”直杆所代表人才必须有专业的深度。没有专业与深度耕耘,只剩下虚浮的广泛知识也是不行的。这里头的区隔,需要好好研讨。

“T型人才”日益重视

最近在硅谷的玉山科技协会年会上,史丹福大学工学院院长詹姆士布兰姆(Dr.JamesPlummer)又特别以“T型人才”作为主题,讨论他们史丹福大学正在热烈思考如何由教育着手,制作出一套可以培养多元多面人才的教材与方式,值得大家借镜参考。

史丹福大学工学院院长詹姆士布兰姆首先提出一个问题,问大家“究竟工程师是干嘛的?”

他的诠释十分精辟。他认为,工程师是不会赢取诺贝尔奖或奥斯卡奖的(但是他们有史丹福大学同仁赢过多次奥斯卡的技术奖),那些是科学家的福报。工程师的工作,“就是将科学家所发现的学理,拿来解决日常的问题,改变世界”。所以史丹福大学最喜欢的学生,就是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年青人!

史丹福大学的工学院,过去强调的内涵是“数理,科学先技术后,教育重点则在传授工程师马上可以就业生产的能力”。

史丹福大学工学院今日的教学内涵,除了专业应有的深度以外,则特别强调“创造力,创业,沟通,团队精神,领导统御,世界观,以及不断学习的习惯”这些更多元化的价值。

而史丹福大学也将所谓的“T型人才”作了一个笼统的新诠释,就是T字的直杆,还是专业训练。而T字的横杆,今天则代表“更广义的创造力与创新力”!

专业可以教,而“创造力”与“创新力”怎么教呢?

创造力与创新力的培训:“混合激荡”

传统教科书死读书与传统单向授课是教不出创造力或创新力的。但创造力与创新力可以经由“亲身经历ExperienceIt!”与“激发想象力ImagineIt!”而逐渐萌芽。

史丹福大学就开了许多实际课程,教授只在旁指导,而由学生们自己创造发挥。最近他们组织了数十位各门各系的学生,分成十余个小组,研讨一个海阔天空的题目:“如何创造出最经济实惠的便条纸新应用”。他们的便条纸,就是3M公司发明的”Post-It”!

此处不谈这个案子后来得到什么惊天动地的应用。但是史丹福大学迅速发现,当他们将这些不同背景与不同学科的学生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快速变成领导者。每个人都基于他们自己的专业领域,在团队里迅速提出自己的独特贡献,而混合出来的力量特别强大与融合。

为此,工学院院长布兰姆教授语重心长的说:“以前,当我们将五位电机系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几乎在第一时间,他们自然的就会有某一个人变成公认的领导。他一人在创造,而其他人只能在旁边跟着呼应与支援。现在我们将五位完全不同科系的学生放在同一个团队,研讨完全灭有预设立场而范围广宽的主题。我们立刻看到,每一位成员都在以他们的本事创造与创新参与,每一位成员都在以他们的特点互相领导。这就是创造力与创新力的萌芽开始!”

(作者为美国多元创投董事长;远盟康健董事长;吉马陈副董事长;宇智顾问执行董事;email: happyboblin@yahoo.com)

相关新闻
创投专家林富元讲人生﹕成功快乐一念间
林富元分享人生和机遇
林富元:云端运算的另类看法
林富元:再从另类角度看云端运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