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三峡 穿越时空的古镇

颜玲

标签:

古镇之水流进未来,古镇之山绵延至今,古镇的灵与肉,繁衍成现在的文化遗址。终于再见久违的太阳,久违的温度,圣婴或反圣婴已无关紧要,就直接点名气候异常吧!

四月乍到,初春欲暖还寒,像没见过世面的女孩,闪躲在冬天老妪身后迟迟不愿现身,所有人在凄凉冬雨中苦等,一周有余,终盼来二日的和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骑乘机车从土城到三峡,目的地是满月圆森林游乐区,一路颠簸倒也惬意,阳光激动的摸着我的发,我的T恤,牛仔裤烫得发疼,清爽的风伸进衣领抚慰我,它与太阳竞赛的游戏亘古以来不曾歇止,我是被戏弄的旅人。

满月圆游客不多,弧形拱桥伫立于蓊郁翠绿之中,显出几番风情,几许姿态。入园不久,迎宾小树罗列两侧,宛如风姿绰约的舞娘衣袖翩然,引领我们进入生态与植物教本。芬多精环绕中,恍然南台湾藤枝国家森林游乐区以及扇平森林风景区再现,那是过去经常造访之地,我不禁遥忆起故乡的旧日山水风景。

趁着好天气万物滋长,白色的花,我喊不出名字;绿色小叶,如项链般挂在墙的胸脯上,煞是好看。置身山中以为万赖俱寂,但仔细谛听,有树蛙互语、有水流潺潺、有虫鸟合鸣,生命欣欣向荣的声音就这么交响着。

朋友登山经验丰富,一路解说各种生物与花卉,我略微颔首回应却不曾用心铭记,今日我想领受的并非人类给万物的标签,大地召示之恩泽使人深受感动。我们观察聆听,我们默数呼吸,同时也放空心绪,想起《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论述之安放当下,心观自在。

我们在哪里?现在是何夕?《深夜加油站遇见苏格拉底》故事说的是一位大学体操选手,在一家24小时营业加油站遇见一位神秘老人,因为不知道其姓氏,乃以苏格拉底称呼,老人告诫他,脚下每一个步伐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当下。这部由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主旨在于探索个人内心的活动,真实与自由,所有事情发生都有其目的,端赖我们如何看待,世上没有所谓的意外,每起事件都是一项生命的课题。

不同于其他登山者急急攻顶后在观瀑台匆匆拍照又循原路下山,赏瀑对我们而言只是风景之一,与路边岩石、小虫、落叶无异,尽是当下的片段与全然。

瀑布之后我们选择一处人烟稀少的路径下山,蓦然地,我看见了隐身绿枝间的红色枫叶。树叶行光合作用把筛落的艳阳驯柔了,四周寂然静默,唯有山的讲话声声入耳,仿佛置身绿色帐篷里,配合大自然的呼吸与吐纳,在详和时光中悠转。抬眼望去尽是一株株青色枫树,绿得陶醉,绿得不像它自己。

朋友说秋天来时满山遍野的红,图画般美丽,可惜来晚了,也来早了。也正在这个时刻,我们看见了几多被气候忽冷忽热骗傻了的枫叶,还憨憨地红着,真叫人称奇与赞叹。它们高挂葱绿之中静静着色,似森林的唇印,端庄而低调。

从满月圆森林游乐区下山,行经热闹的三峡老街,我也无法免俗的进去吃喝玩乐一番。20多年前大台北交通网络尚未完整,捷运也还不知道在哪里,我与妹妹青春年少不知何所畏惧,从南部相偕到三峡游玩。当时老街人文荟萃赫赫有名,斑驳的建筑和外墙是如此真实的老,道路与氛围又如此老得真实,相较于现在,多了一分温馨少了一分市侩。

中国人对红砖屋天生就有难以割舍的怀念,仿佛胎儿对母体子宫的依恋,古色古香的老屋营造出历史典故不朽的场景,再佐以旅游包装,不管你是旅者、饕家、或是骚人墨客,穿梭其间都能自得其乐。

转个弯,进到祖师庙内正逢导览员解说,那上了岁数的导览人员语感亲切,会说故事的皱纹增添了几分说服力。三峡清水祖师庙建于清朝乾隆34年(公元1769年),至今已240多年悠久。在台湾往往因为牵涉信仰,让许多古迹及建筑虽饱经战乱或天灾,仍得以延续重生不被破坏,那细腻的雕梁画栋,无非是信众们一心虔诚的寄托与神祐之所在,群飞的燕子,诉说着来自旧时王谢堂前的生活点滴。

自从金牛角面包在三峡地区闯出盛名之后,这项食品更被如火如荼的发扬光大,有添加巧克力、抹茶、黑糖、乳酪、花生等口味,更有搭配冰淇淋的另类经营,三步五步全是专卖店,没吃过牛角面包别说你到过三峡。

台湾人天马行空的生意头脑正是美食的动力来源,也是创新和传统的交溶,正如三峡老街杂揉着过去与现代。庙前广场则是另一方美食天堂,不起眼的冬瓜茶店人们大排长龙,无视于当今火红的古早味加盟冷饮摊,就连老街内的传统猪血糕也人满为患,令不嗜美食的我心生疑猜。反观糖葱零嘴的古老手技,围观者甚众,却叫好不叫座。

今日重游旧地仍是人声杂沓不已,河畔翠柳独伴长堤,好似落单的苏杭垂柳独自嬉戏,广场老榕无私地迎接一批批新人,又送走一代代老人,在它眼中我们都是漫漫岁月里的一页小诗篇,可我不回的青春,一如归途中惊见的开放式伴唱机,演唱者嘶哑的嗓音吼着施效荣先生的“拜访春天”,竟是我那年代流行乐章。

那年我们来到小小的山巅
有雨细细浓浓的山巅
你飞散发成春天
我们就走进意象深深的诗篇
你说我像诗意的雨点
……

原来岁月悠悠,属于我的青春校园民歌已由密闭幽雅的包厢转移至路边自助投币式演唱。飞驰而过的音阶随风而逝,渐行渐离,但意境深远的曲调和缅怀,却字字敲镂脑海,渐离渐盛……。@


赏瀑对我们而言只是风景之一,与路边岩石、小虫、落叶无异。(摄影/颜玲)


三峡古镇的灵与肉,繁衍成现在的文化遗址。(摄影/颜玲)


秋天来时满山遍野的红,图画般美丽,可惜来晚了,也来早了。(摄影/颜玲)


抬眼望去尽是一株株青色枫树,绿得陶醉,绿得不像它自己。(摄影/颜玲)


糖葱零嘴的古老手技,围观者甚众,却叫好不叫座。(摄影/颜玲)

相关新闻
三峡工程36计(二十一)
三峡工程36计(二十二)
三峡工程36计(二十三)
三峡工程36计(二十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