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大旱 粮棉渔产量受威胁

人气 10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5月24日讯】(大纪元记者洪宁报导)进入201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一些省份陆续传出旱情,地处华中、华东地区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严重干旱。成千上万亩禾苗干涸、大片土地干裂,水库蓄水告急,系长江支流的江河湖泊多数出现断流干涸,大量鱼虾蟹死亡。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水都截住了,再遇到天气不下雨,就更缺水了,苦了我们。”宜昌点军区李家河村村民向大纪元记者表示。

露湖底现龟裂 鱼虾蟹贝渴死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洪湖五大淡水湖出现严重干旱,可见湖底干裂。其中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周边已裸露大片湖滩,洪湖约5万亩的水域出现湖底裸露,已无法行船,部分区域出现大面积鱼类死亡。

江西省彭泽县太泊湖水产养殖场业主对大纪元记者介绍,该地与安徽交界,旱情严重。正常情况下现在正值生长期,因为缺水,湖水已经不能满足鱼的产卵需求,全部流产。该养殖场以生产花白鲢为主,正常年产量为300万斤,今年损失惨重。

彭泽县水产养殖场管理人员称,方湖也因严重缺水,导致鱼苗产卵差,没有鱼苗,“一般要从长江引水,现在长江的水位比方湖内水位还要低,引不过来。”

湖口县江桥乡兰亭村一养殖户表示,湖口县的养殖户非常多,产量大,目前鄱阳湖只有一点点水,再不下雨,鱼就全部死掉了。

湖北的洪湖也遭遇特大干旱,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统计,洪湖有水面积约53万亩,由于持续干旱,目前有水面积已不足40万亩,1/4的湖区干裂。洪湖有以船为“家”的渔民3000多户,他们大多住在离岸3公里以内的湖中,持续的干旱让湖岸向湖心推移了三四公里,绝大多数渔家成了“旱家”。

粮棉减产

具“鱼米之乡”美名的华中、华东地区是大米等粮食作物的主要种植区,持续的干旱,使今年的农作物产量受到威胁。

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蓼花镇蓼花村刘村长介绍,全村有3000多人,种植水稻千余亩,棉花几百亩,另种有油菜等,因周边水库、塘堰面临干涸,无法取水。“江西是全国产粮重地,继续旱,就是绝收了,损失很大,鄱阳湖干旱,对周边地区的渔业、种植业影响巨大。”

江西文桥乡高家村一村民表示,因为缺水,地里种的棉花,正值抽芽的时节,都憋住了,水稻下地不久,也未长出苗。这样下去,今年生活都维持不住,要考虑去外地打工维生。

湖北宜昌当阳坝陵八字门村一村民称,自己种有十几亩稻田,也因旱情严重,早稻现已不生长,全村有4000余村民,家家种有稻谷。据她介绍,目前庄稼已受损,等到8月份稻谷抽穗的时候,如果还是没有水,那就彻底绝收了。

据湖北省官方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5月22日24时统计,湖北省除神农架林区外,仍有16个市州的80个县市区受旱农田1334.5万亩,76.1万人、17.5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分别比雨前减少3个县市、531万亩农田,减幅不大。

《大纪元》记者另从重庆市巫溪县政府救灾办处获悉,全县旱情很重,农民耕地严重缺水。该县土城乡一居民介绍,该乡旱情为全县之重。当地用水来自于大宁河源头水,大宁河是长江支流,目前源头水非常少。“也是因为受三峡大坝蓄水影响,对我们这里影响很大,造成干旱缺水。”据悉,全乡大约有12,000余人,以种植玉米、土豆、红薯为主。

相关新闻
戈明:“百年不遇”掩盖不了人祸事实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  首批移民共计33万人
中国最大湖水位创新低 村民饮水困难
鄱阳湖水位同期最低  面积缩小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