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为政,(百姓)乐不可支”

font print 人气: 6
【字号】    
   标签: tags:

张堪,字君游,东汉初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他年少丧父,将其父余财数百万,转送给侄儿,自己则到长安去苦读诗书。由于志行高笃,被儒士们称为“圣童”。

早在光武帝为帝以前,就对他的品德和志向,时加称赞。后来,他经中郎将来歙(人名)的推荐,出任郎中,三迁为谒者,后擢升为蜀郡太守。当时,大司马吴汉,奉命南讨公孙述,因军粮只及七天用度,意欲回师。张堪于是快马加鞭,跑到吴汉军营,劝说吴汉不要退师。他分析当时形势,指出公孙述必败,又为吴汉筹划败敌的策略。吴汉采纳了张堪之计,先以弱兵挑战,引诱公孙述出成都城,然后以重兵出击,结果在城下,大败敌军,公孙述也在阵上被杀死。张堪进入成都城以后,“检阅库藏,收其珍宝,悉条陈上言,秋毫无私。”他不仅自己分文不取,又多方安抚官吏百姓,因而受到蜀郡人民的热烈欢迎。

过了两年,张堪以骠骑将军身份,率兵在高柳(今山西阳高)打败匈奴,并出任渔阳太守。在职期间,他“捕击奸猾,赏罚必信,吏民皆乐为用。”有一次,一万匈奴骑兵,进扰渔阳。为了确保渔阳安全,张堪率领数千骑兵迎击,将匈奴打得落花流水。从此,在张堪为渔阳太守的八年间,匈奴不敢再有侵扰。

张堪又动员境内的人民大众,在狐奴开垦了八千多亩稻田,奖励人们努力耕种,使全郡人民生活越过越好。于是,百姓们编了一支歌称颂他。歌词说:“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意谓所栽的桑树,树干挺拔,没有枯枝败叶,所种的麦苗,每棵都长出了两个穗头,真是个丰收的好年成。张太守治理全郡的政事,使我们大家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光武帝召见各郡的财会计吏,问起各郡的风俗习惯和守令的政绩。蜀郡计掾樊显说;渔阳太守张堪,当年在蜀郡担任太守时,“仁以惠下,威能讨奸。”他在打败公孙述进入成都时,珍宝珠玉,堆山积海,就是十代人,也用不完,“而堪去职之日,乘折辕车(破旧的车),布被囊(粗布被子)而己。”

光武帝听罢,十分赞叹。他委任樊显为鱼复(今四川奉节县)令,又要召见张堪,但张堪不久病死。光武帝深感惋惜,诏令褒扬张堪的政绩,并对其家属,赐帛一百匹。

正是:
仁以惠下,百姓乐业;
威能讨奸,郡内无贼;
万民富欣,颂歌不绝;
清廉太守,视金如铁。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个人名字叫高凤。高凤在家乡居住时,遇到过一起为争夺财产而发生的械斗事件,他便前去劝解,然而双方不听其劝,仍是争执不下。
  • 唐朝时的将军李光颜因功勋卓著,而官居高位,他的爱女未嫁。幕僚说他一定会选名门望族的风流子弟为婿,他听后否定说:“我是一个武人,因世道多事,偶立微功,怎能妄想攀求名族?”
  • 蔡居安让坐客们轮流讲述有关西瓜的故事,每讲一个故事,吃一块西瓜。要求把自已知道的故事,都讲出来。
  • 王夔桀傲不驯,不受约束。他所到之处,总是掳掠百姓,蜀地的民众深受其苦。余玠将王夔逮捕,杀之除害。蜀中百姓,人人称快。朝廷终于铲除了这个心头之患。
  • 唐太宗时的长孙皇后,性情朴素,不爱好吃穿享受,非常喜欢读书。后宫中,如果有人得罪了皇上,皇上发火时,皇后也发火,并请皇上以法惩治。
  • 徐存齐从翰林院调到浙中担任督学,当时他还不到三十岁。一个士子所写的文章中,有“颜苦孔之卓”之语。徐存齐批语道:“这是他个人的杜撰,给他个第四等。”
  • 王阳明先生说:“凡是人说话正在兴头上,却能截然而止,忍住沉默;正在意气风发的时候,却能马上全部收敛;愤怒贪欲,正在沸腾的时候,却能自己突然止息。上述这些行为,不是天下大勇之人,绝对不能做到。
  • 今后哪有闲州渚,寄语沙鸥莫浪眠!邢宥见了这首诗,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会给百姓带来更...
  • 严光,是东汉人,曾与汉光帝刘秀是同学。刘秀做皇帝后,请严光出来做官,严光不接受,归隐于富春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