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纪元焦点】万物有灵 心物合一创奇品

传承中华传统技与美 台湾向15国宝巨匠致敬 匠师们人格涵养有过人之处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2年01月11日讯】导言:中国传统匠工大师工作前必要功课是打坐,直到心无罣碍,心境清明,心平气和专心一意后才工作,在工作中感恩谦虚,日本学者江本胜曾经报告过人类意念对水结晶影响的研究,东方文明相信万物有灵。众所周知,日本凭借优质的产品享誉全球,也许与传统东方文化有莫大的关系。中国人讲心物合一,才能相融相洽,治世和制物,是同一个道理。

【大纪元记者钟元/沈玉清综合报导】台湾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文化资产管理总处从2007年开始至今指定了46位“人间国宝”。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技艺的技与美,台湾文建会于近期举办了《一心一艺:巨匠的技与美》新书记者会,并向匠师们致上最高敬意:因为他们的努力,传统技艺才得以保存,借此呼吁保存无形文化资产。

文资处主任:共同保存无形文化资产

《一心一艺:巨匠的技与美》一书,记录涵盖制灯、剪黏泥塑、大木作、糊纸、古典布袋戏偶衣饰盔帽道具制作、澎湖传统彩绘、布袋戏首先偶头制作、制鼓、交趾陶保存修复、铜锣制作等14位传统匠师及1个团体石沪修造技术的精彩故事。

台湾文建会表示,这些匠师们认真坚持的态度,已将台湾“顶真”的工艺精神表现无遗,并为台湾传统艺术的传承与推广,尽了最大的一份心意。

台湾行政院文化资产总管理处筹备处主任王寿来指出,大师们将毕生的精力、心血,奉献于传统技艺,力求精进、突破,他们才有这么高的成就。他呼吁,保存无形的中华文化资产,需要大众共同来推行。

为了让国人亲眼目睹传统艺师的精湛手艺,主办单位除邀请荣获“古典布袋戏偶衣饰盔帽道具制作技术”指定保存者陈锡煌,现场示范布袋戏道具制作外,还邀请糊纸技术刘兴星,布袋戏偶头制作技术师徐柄垣、铜锣制作技术师林烈旗、制鼓技术师王锡坤四位著名工艺师即席献艺。

陈锡煌:传统布袋戏要传承下来

本报记者专程采访了81岁的布袋戏大师陈锡煌老先生。陈老先生“一针一线传承掌中艺术”,他专精布袋戏偶的衣饰、盔帽、刀枪剑戟等各种舞台道具制作,而且表演的布袋戏偶动作,无论生、旦、丑、花任何角色,都表演得栩栩如生。陈锡煌出身布袋戏世家,他的父亲是家喻户晓的布袋戏大师李天禄。

陈锡煌日前告诉记者,在台湾布袋戏全盛时期,当时台湾农业时代没有电视可看,大家都爱看布袋戏,以前常常有上千人围着,至少也有四百人看。但他最担心现在看戏的人少了,因为“我们演的都是忠孝节义的戏,演这些戏好看,也都对社会很好,希望通过劝世教育人们做好,若这么好的技艺,没有传承下去,只能从书本知道有这东西,但想学也找不到,那就很可惜!还是要传承下来。”

技艺传承 “来当收 去我也不留”

陈锡煌传承技艺不藏私,他说:“以前的人不愿意让大家知道(全部秘诀),一人藏一步、藏一步,武术也是这样,技艺都不见了,我们有功夫就要让人家知道。”气度宽宏的陈锡煌说:“来当收(拜师学徒)去我也不留,看他想要学什么,我们就教他,有的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学快的当然对他自己好,没缘要走也没关系。”

陈锡煌也关心学艺的孩子以后出路怎么办?他说,以前看戏的人多,现在看戏的人少,现在观众最重要,若没有观众很难演戏,我们也很烦恼,担心他们有没有办法赚钱养家。

林教授:匠师们人格涵养有过人之处

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建筑与古迹保存研究所林会承教授强调,匠师们在社会上被肯定、尊重,不只是专业有非常过人之处,而且人格涵养也有大家达不到的地方。

台湾新唐人国际文化学会理事长明居正曾表示:文化传统的精华,如果透过正归的教育系统,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那么年轻一代就会知道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美在什么地方。

在复兴中华正统文化上,其实包括了纯善的文化内涵和纯美的文化形式。正统艺术是人类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瑰宝,也是一般人从善与道德中升华的良方。◇
=========

重塑e世代职人之魂

(大纪元记者任子慧、沈玉清综合报导)日本人从事手工或者某种传统专业技能,都称为“职人”。以往职人大多是代代相传,重视第几代传人的身份,职人也以专业技能自豪,并对自己技能有着精益求精的执著。

这种职人引以为豪的执著,日文用“职人之魂”来形容,这个很难用中文具体诠释的词汇,除了包含对专业技能的极致追求,也包含倾入灵魂般的用心制作过程,同时还带出职人独特执著的个性,或某种道德义气的牛劲。或许这个“魂”字,已恰如其分地点出了其中深层的含义。

为铅球的诞生 注入灵魂


辻谷政久拥有世界一流的铅球制作手艺。他直言,一个铅球的诞生,就像注入自己的灵魂一样,所以他认为铅球就等于是自己的分身。(新纪元记者/ 任子慧)

即将步入79岁高龄的日本老伯辻谷政久(Tsujidani Msahisa),拥有世界一流的铅球制作手艺,他制作出来的铅球,在铅球选手中评价甚高,连续3届奥运投掷铅球金银铜牌奖得主使用的铅球都是他亲手制作的。

辻谷工业的手工铅球,直径为11至13厘米,但重量却有7.26公斤,不靠电脑车床,每一个铅球的诞生,都注入辻谷制作的心血。拥有近40年铅球制作经验的辻谷,凭着感觉去判断铅球的重心,一一加以用心打磨。

每次在开始打磨前,他会手握着铅球询问:“你哪边比较硬?”自然铅球就会有反应。他解释说,敲打一下铅球就会产生声音传导,他就是通过铅球的回答来判断打磨的方向,找到重心的平衡点。辻谷接着说:“你别看铅球好像没有生命,其实都有生命,可以跟它沟通上。”他直言,一个铅球的诞生,就像注入自己的灵魂一样,所以他认为铅球就等于是自己的分身。

也因此,如果自己心情不好,或者状态不稳定时,铅球也会有反应,所以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不良品。因此他在心情不好时,会停止工作。

前日本铅球教练小山裕三对这个讲究重力重心的制球过程珍惜万分,他说:“握着辻谷的铅球很融洽,感到与铅球已经融为一体。”

用清明的心铸一把好剑


陈世聪说,剑有分活剑和死剑,在铸造过程中,剑会吸收人气及日月精华,所以铸剑者的修为会直接影响到剑的好坏。(大纪元记者/孙帼英)

毕业于台湾屏东农专的铸剑大师陈世聪,为了一个梦想以及文化的传承赌上后半辈子,本是武侠小说迷的他,从小梦寐以求一把宝剑,为了圆梦,进而中年辞掉了工作稳定的公职,转业走入制作宝刀、宝剑的世界。

陈世聪说,剑有分活剑和死剑,活剑在铸造的过程中会吸收人气及日月精华,所以铸剑者的修为会直接影响到剑的好坏。而磨剑又是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有时需要30个小时不眠不休,一气呵成,中间稍有停顿,灵感便无法衔接。因此对他而言,磨剑前的必要功课是打坐,直到心无罣碍,心境清明,才能心平气和专心一意,才能展开磨剑的工作。

自古以来,宝剑是佛教、道教斩妖除魔的法器,但中国铸剑的技术已经断了至少三千年,三千年间,还没有人做出真正的宝剑。由于对古剑的向往与兴趣,让陈世聪一头栽进了铸造宝剑的世界,当初的心愿就是要把一个真正的宝剑做出来。现在有子继承衣砵,陈世聪欣慰好不容易找回的千年造剑技术,能够再继续发光、发亮。

陈世聪说:“中国剑已经失传了大概有好几个世纪。这一门中国古代的技艺文化即将失传,对我们而言是一大损失。我的心愿就是能够把这些传统的古文化再开发,在世界上重新发扬光大,这是我的一种理想、一个梦想。”

鞋子光亮 人生也光亮


长谷川裕认为皮鞋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培养。(长谷川裕提供)

擦鞋这个职业不论是今日还是以前,几乎都被人认为是低等的工作之一。但从事擦鞋行业的日本人长谷川裕则应了“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话,堪称一名“擦鞋状元”。

长谷川裕对皮革有着独特的感觉,认为擦的方法适当可以更显皮革的魅力。他有许多独特的“皮鞋哲学”,首先是:“皮鞋是有生命的,因此需要培养。”他说,爱惜并找出适合自己鞋子独特的擦拭方法,可以培养出一双专属于自己的独特鞋子。

他认为,鞋子刚买回来时并非最佳状态,还只能算是半成品,需要鞋子主人发自内心的爱惜与爱护,这样,非言语文字可以表达出来的魅力才能尽显。这时,才是鞋子真正达到成品的开始。

抱持珍惜之情,长谷川裕在传统擦鞋方法上开创出独特的手法,每个擦拭过程都倾注心思,一擦一拭都精心地手工处理。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他时常保持对美的鉴赏能力,为掌握更高的擦鞋技术努力不懈。

他觉得擦亮鞋子的过程,恰是在磨练自己,鞋子光亮人生也光亮。◇

=======================

诚意的奇迹

文 ◎ 臧山

上篇文章讲述了三个诚意志坚的职业人生涯。78岁高龄的日本老人辻谷政久手工制作的铅球,能比数控码机床生产出来的同类产品更受田径选手的欢迎;台湾铸剑师陈世聪,用心和宝剑进行沟通,立志做出“活剑”而不是“死剑”;青年长谷川裕居然可以靠擦皮鞋成为名手,其中道理令人深思。

比如辻谷政久老人在手工制作铅球时,往往要和铅球进行沟通。他曾对《新纪元》记者说:“每个铅球都是我的孩子。”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这几乎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的故事,然而运动员用他制作的铅球,成绩确实可以大大的提高。

《新纪元》驻日本记者任子慧小姐告诉我,很多日本人,尤其是老一代的日本人都是以类似的心态从事工作,在工作中感恩谦虚,而对所生产的产品有着近乎崇拜的态度。虽然没有明确的科学证据,但我总感觉到这种工作态度,和日本产品的质量有莫大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恐怕不能仅仅用工作态度认真,以及生产工艺更为精良,或者是技术更为先进的理由解释。

日本学者江本胜曾经报告过人类意念对水结晶影响的研究,这种研究虽然受到很多科学界的质疑,但我是相信的。人类不同文化和文明中都流传着“爱”和“善”的故事,东方文明相信万物有灵,现代也有为动植物播放古典音乐得以增产的研究。虽然科学界无法证实其中的逻辑关系,但人类的逻辑在大部分时候和大部分场合都仍然非常苍白,无法和生命本身比较。

众所周知,日本凭借优质的产品享誉全球,我更倾向于相信和他们仍然保持了这种传统东方文化有莫大的关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处身治世的道理。在某个阶段,正心诚意,当是升华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必然阶段。中国人也讲心物合一,才能相融相洽,治世和制物,应该是同一个道理。

反观现代中国大陆社会,人们急于求成,甚至刻意恶造,而假货劣物盛行,难道不也是一个必然结果吗?!因此辻谷政久老人的铅球,实在可以说是一个“诚意”带来的奇迹。◇

注:此系列文章将刊登在2012年1月12日大纪元时报焦点新闻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