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比士》:柯达破产案的7个前车之鉴

人气 43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1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编译报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在1月19日宣布破产保护让很多人若有所失,并回忆以第一台亲切的柯达相机所记录的童年、毕业典礼、恋爱、婚礼及儿女的出生与成长过程。针对这个曾经辉煌但最终仍逃不过走入历史恶运的企业,《富比士》杂志在日前的报导中,特别罗列了7项前车之鉴,以避免人们重蹈该公司曾经犯下的错误。

1.欠缺创新动力

文章提出的第一项教训是──不要固守成功一时的产品,要持续发展新技术及产品。柯达是以生产胶片起家,当影像技术从类比进步到数位时,该公司必须因应潮流,发展新的技术,走入数位化的世界。

2.执行力不足

当然,柯达确实走在胶片技术的尖端,也曾发明数位相机,可惜的是,柯达却是后继无力。这让人不禁想起施乐公司(Xerox),虽然该公司发明无数新产品,如第一台计算机鼠标、第一个乙太网(Ethernet)、第一个图形界面的电脑操作系统、第一台激光打印机等,但最终均因执行力不足而未能由这些发明中,达到领先群雄的事业顶峰。柯达也是如此,虽然它领先日本竞争对手发明第一台数位相机,但因缺乏执行力,最终仍敌不过日本的数位相机制造商。

3.忽视跨领域行业的差异性

另一个教训是,由于经营思维、商业模式及文化的差异,柯达进军社群网站的企图,以失败收场。

4.投资失策

对于向来仅专注于核心功能的企业而言,有意跨领域扩张企业版图的想法通常是个坏主意。当企业找不到好点子时,通常会狗急跳墙,疯狂的将资金投入完全陌生的行业,最终落到输得精光的下场。柯达也曾犯下这样的错误,投资化工、浴室清洁剂和医疗检测设备等产业,但只是烧钱。

5.欠缺未雨绸缪的能力

另外,柯达在资金调度方面欠缺未雨绸缪的能力。早期该公司订定慷慨的员工福利制度,然而在公司经营无法成长时,这些福利制度成为阻碍公司成长的绊脚石。

6.未能当机立断

更糟的是,柯达的执行长及管理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未能当机立断,在公司仍有市场价值时,未能将公司出售给有意承接的其他经营者,只想咸鱼翻身。

7.不愿接受失败的宿命

公司与人一样,难逃寿终就寝的命运。不过可惜的是,大企业和人一样,不愿接受这个总有一天会结束的宿命。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在77岁自杀并留下遗言:“朋友,我的任务已完成,还要等什么?”如果该公司在早几年能意识到这点,今天就不会落到输个精光的地步。

(责任编辑:陈俊村)

相关新闻
强化企业竞争力  相机研发大厂柯达转向影像服务
奇美电奇晶光电与柯达  签订OLED技术合约
柯达公司明年后将不再赞助奥运
柯达宣布将裁员高达4500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