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

擦亮中华文化宝藏

作者:文╱林兰 图╱ 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和移民到美国亚特兰大的大陆朋友聊天,他说很喜欢台湾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台湾人没有党文化,人情味浓,和大陆人比,一般来讲就是比较善,比较有传统观念。

对于同样都是一九七零年代出生的我,初听到这样的话,有些惊讶,以前一直以为书本学到的中国是有悠久文化的地方,没想到他会说台湾人比较有传统观念,台湾才是中华文化承传之地,后来思考他的话确实有其道理。

一九七零年代出生的我们,包括我们的哥哥、姐姐在求学时代,读的很多是文言文,要考《古文观止》、《中国文化基本教材》。

因为读着这些文章,中国人如何为人、为学?什么是士?什么是君子?中国人的道德修养、教学、伦理、礼乐文化等内容,一段一段的进入心中。这样的奠定,即使经过二十多年,大叹人心不古的现代,台湾人的生活思考模式中,普遍都还存有礼义廉耻的道德观念,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有个基本的依准。

“家齐国治 民和年丰”木质对联,应是书香人家书房所悬挂,用以自我砥砺,可见古人对修心之重视。

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几个大城市的路名、街名,乃至地方乡镇名,都有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标记。中国人的道德观在台湾这片土地上,和生活的连系是如此的紧密,全台最热闹的台北东区,就在“忠孝”东路上。

万件汉文物在台湾的历史意义

而台湾与汉文化的连结,早在宋明之时即随先民开垦,渡海来台。“台湾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发起人李吉崑先生,花了毕生的青春,典藏汉民族历史文物万余件,他谈到台湾是世界上保存汉文物相当重要的地方。

“因为中国大陆经过满清三百多年的统治,加上中共文化大革命,目前仅剩帝王陵寝的出土文物,一般汉民族的庶民文物几乎消失殆尽。幸好,这支坚韧的汉族文化,早在宋明之际,即渡海来到福尔摩沙这块土地上,在台湾存留下来。

馆藏中“墨黑描金针线盒”就是代表中国古代妇女“四德”(四种必备的修养)中“妇功”这个文化的具体文物。古代女子裁缝、刺绣是本分,能做好一件裁缝本也是心性的体现。

“客家家法”为十八世纪文物,此文化可溯及到两千年前,传达祖先对子孙的爱与训示。两把各五十支有弧度的弯弯竹条,以藤编捆在一起,一把向外弯,一把向内弯,象征无论对内对外都要团结。中华传统的智慧,令人敬佩。

“客家家法”

二十一世纪全球化浪潮,地方生活智慧竞逐全球。越有文化识别,越能在国际中闪光。泰国以特产布袋莲,加以东方佛教观美学设计让世界惊赞;韩国以儒家文化出发,在历史中挖掘宝藏,《大长今》电视剧重塑韩国形象,再创旅游热潮。

李吉崑说,台湾汉文物是先民生活的一部分,富有敬天信神、忠孝仁爱、秀雅细致的中华文化内涵。这个部分在大陆已流失,因为共产党的破坏,传统思想没了,做的东西只有表壳没有内韵。

朱漆墨黑描金盛篮用于庙里烧香装金纸、香烛,婚俗中用来“送定”的器物,亦是一种文物。

生活在台湾的我对于汉民族的文化习以为常,从大陆朋友口中及文物收藏家的典藏中,回头看,几十年来台湾扮演建设中华文化“复兴基地”的角色才相对显影。擦亮传统中华文化宝藏,恰是历史赋予台湾的使命。

本文转自第82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杭州雅扇”自古有名。尤其是南宋迁都临安(即杭州)后,制扇工艺更为发达,形成了许多的著名商号,如“徐茂之”、“青茂”、“陈家”、“周家”等品牌。自南宋以后,杭州制扇业极为发达,与丝绸、茶叶齐名,被视为“杭产三绝”,也是杭州“五杭”(杭剪、杭线、杭烟、杭粉、杭扇)之一。
  • 中国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隋唐之后,羽扇与纨扇大量出现,而这时期的文人墨客喜爱把玩扇子,视其为“怀袖雅物”,一些诗人词人,除了饮酒作诗,经常边摇纨扇边吟诗作赋。历代文人墨客们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抒情言志,形成了独特的“扇子文化” 误点成蝇 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三国时,汉恒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其子曹子建特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 曹操便请杨修为他画扇,不料杨修不小心将一滴墨掉到了扇上,他急中生智,将扇上的墨点画成一只欲飞的苍蝇,曹操看后竟误以为真,忙用手去拍打。从此,“误点成蝇”的典故流传至今。 唐伯虎巧画扇面 唐伯虎很擅长画扇面,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有好事者不服气,就故意出难题刁难。 一天,有人来请唐伯虎画扇面,要求他在小小的扇画上画100只骆驼。唐伯虎什么也没说,点点头就开始画了起来。只见他先画了一片沙漠,又在沙漠中间画了一座孤峰兀立的大山。随后在山的左侧画了一只骆驼的后半身,它的前半身正被山壁挡住;在山的右侧画了一只露出前半身的骆驼,正被主人牵着。画完后,唐伯虎放下了笔。 来人一看就急了,说:“这可不够一百只啊!”唐伯虎立即又拿起笔来,在旁边题了一首诗:“百只骆驼绕山走,九十八只在山后,尾驼露尾不见头,头驼露头出山沟。”来人一看,哑口无言,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没过几天,又一个秀才模样的人让唐伯虎画扇。他自己命了一个题,叫《花香》,但扇面上不要一瓣花。唐伯虎点点头,就在扇面的右边画出几片绿叶来,一群蜜蜂,一只蝴蝶,正飞了过去。然后,唐伯虎在扇面上题了“花香”二字。秀才看了,赞叹不已。◇
  • 【大纪元2011年03月18日讯】箫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箫源自远古时期的骨哨,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其音量较小,常用于独奏、琴箫合奏或丝竹乐演奏。由最初的四孔发展为现在的六孔(前面五个按音孔,后面有一个吹音孔)。 在秦汉至唐,“箫”一词主要用作指编管的排箫,唐以后方专指竖吹之笛--即直箫。 现代的箫可分为洞箫、南箫和琴箫。传统洞箫沿用古制,五音6孔;琴箫为8孔,为改进后降低声音,适宜与古琴合奏;南箫,由中国唐代尺八发展而来,与日本目前流行之现代尺八分别为唐尺八所不同的两个支派,目前仅见于民间和传统南音音乐。 箫的演奏技巧,基本上和笛子相同,可自如地吹奏出滑音、叠音等,但灵敏度远不如笛,不宜演奏花舌等表现富有特性的技巧。但却适合吹奏悠长、恬静、抒情的曲调,表达幽静,典雅的情感。
  • 一张八仙桌,或四边摆四张长凳、或两侧放两把椅子,吃饭饮酒、喝茶待客,显得稳定平和。
  • 埙(音同熏),是中国古代很重要的一种吹奏乐器,也是中国民族乐器中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埙一般是用陶土烧制而成。因此又叫“陶埙”。这种乐器除了陶土制成的以外,也有用石、骨制成的。
  • 笙是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在古代八音的乐器分类中(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笙属于匏类。
  • 九州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对中国的泛称,其来源于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
  • 徽州民居的白墙灰瓦,徽州祠堂的底蕴厚重,徽州牌坊的宏大精美,被称为“徽州三绝”,已经成了今天徽州人的三大宝贵遗产。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时期,创始于隋,又延续至元、明、清三代,前后经历了一千三百年之久。
  • 徽州石雕是传统“徽州四雕”(石雕、砖雕、木雕和竹雕)之一,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