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沙洲减海岸退 七股湿地陷危机

人气: 194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月25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25日电)位于曾文溪出海口附近的七股盐田湿地,因邻近黑面琵鹭度冬栖地,带动生态旅游产业兴起。但海岸线退缩、潟湖沙洲流失问题,使湿地生态面临巨变,居民的生命财产也受到威胁。

根据台江国家公园管理处的资料,七股盐田湿地范围北起将军渔港南侧、南至七股潟湖南堤;西侧海域至等深线6公尺处,包含顶头额沙洲、网仔寮沙洲;东侧包含七股盐场盐滩地,总面积近3000公顷。

在民国82年被提出的滨南工业区开发案中,要求使用七股潟湖及盐田区,开发炼油厂及炼钢厂,引发保育环境与工业开发两派意见的角力。内政部区域计划委员会在95年决议退回开发案,暂时保住了湿地。

七股潟湖是现今台湾最大的潟湖,也是早期台江内海的最后遗留,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提供优质的养殖、捕捞环境,是许多渔民数代生计所在,他们将潟湖称为“内海仔”。

七股潟湖是现今台湾最大的潟湖,也是早期台江内海的最后遗留;不仅孕育了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也提供养殖、捕捞环境,是许多渔民数代生计所在。(中央社)

随着大批黑面琵鹭每年飞抵曾文溪口度冬的现象,广被国内外保育人士注意、并带来赏鸟人潮后,潟湖的观光价值也被发掘出来。以往用来捕鱼、采收牡蛎的胶筏,变成潟湖观光的交通工具;渔民当起船家兼解说员,带游客欣赏潟湖的美,也了解这片湿地的过去与未来。

最早投入胶筏观光业的蚵农林明德,载着游客在潟湖来来去去,已有10年时间。虽然累积了一定的客源与口碑,但面临的难题与挑战愈来愈多。他说,如果不是对故乡的感情及使命感,早就做不下去了。

七股湿地由传统渔业逐渐发展起生态观光,七股潟湖观光属于知性的部分很多,业者靠精彩的解说,搭配游程变化、特色美食,让游客觉得值回票价。(中央社)

林明德说,传统渔业的发展有限,以生态观光的条件来看,七股潟湖比日月潭还有价值,但潟湖观光属于知性的部分很多,需要靠精彩的导览解说,搭配游程变化、特色美食,才能让游客觉得值回票价。

除了到野鸟学会等团体补充新知外,林明德花了很多精力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把自己当成艺人,让导览内容更有趣。

林明德说,有一次问游客觉得好不好玩?对方说“很好玩”;他又问,哪里好玩?游客回他说:“船长好好玩”。这让他有点感慨,转型是为了让产业升级、地方发展得更好,但生态观光远比传统渔业复杂,软、硬体各方面都需要专业人才投入,才能跟得上游客需求。

他说,渔村长期以来人才外流,要填补这些空缺不容易,一旦旅游品质与游客的预期出现落差,吸引力自然降低。经营生态旅游产业,没有外界想像中来得简单。

另外,七股潟湖虽避过了因开发工业区而消失的命运,却面临另一项环境变化的考验。

台湾西部河川上游盖了很多水库后,被冲刷至近海的泥沙量减少,导致七股潟湖沙洲流失的速度很快,潟湖面积也急速缩减。相关部门进行中的各项补强工程,仅能减缓流失的速度。

位于曾文溪出海口附近的七股盐田湿地,面临海岸线退缩、潟湖沙洲流失问题,使湿地生态面临巨变,居民们的生命财产也受到威胁,图为七股溪旁的鱼塭。(中央社)

林明德说,如果不施作人工鱼礁和沿海护堤,潟湖消失会是可预见的事实,届时湿地生态会有很大改变,养殖渔业将接近崩盘。面临可能的剧变,居民还没有做好准备,需要更多学习、接触其他产业的机会,希望生态观光产业能在故乡永续经营。如果大环境不允许,那么多存在一天,也能多发挥一天的功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