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精神”暖人 宝岛牛肉面飘香

人气 176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3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文君香港报道)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香飘四溢,一吃难忘,从此爱上,这就是台湾牛肉面的不同凡响之处。人间的美味很多,能让人只此一次便回味无穷,哪怕闭上眼睛仍可想起那种味道的美食,对笔者来说,还是第一次。或者能让人一吃爱上的原因,还不只限于表面的味道,台湾牛肉面的起源,其内涵的“台湾精神”,可更令人回味的……

中国新年刚过,热情的台湾人就又向港人挥手,招呼客人了。虽然民间往来一直热火朝天,但来自官方的活动和这种大规模的登门飨宴款待却是第一次。

台湾观光协会上月底在钻石山荷里活广场举办“台湾牛肉面节暨宝岛综艺秀@荷里活广场”,带来全台湾最顶级的八大牛肉面主厨、历届“台北国际牛肉面节”夺魁面王,联同香港九大旅行社,为港人送上台湾滋味、宝岛靓声及“牛肉面体验游”的飞台机票。

此次来港为民众献上台湾地道风味的8位牛肉面主厨,乃从全台湾精挑细选出来的历届获奖面王,每位主厨风格不同,汤头、用料、烹调手法各有绝技。有的师承父辈,从那段真实的历史中走过来;有的甚至师承祖先,有着过百年历史的老店传承;还有年轻人凭着一股“台湾精神”,加上现代爱情故事谱写出的面谱……篇篇都感人,个个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北平田园”第二代传人兼主厨邓中平(摄影:余钢/大纪元)


“正立牛肉面”第三代传人兼主厨、台南碗粿第五代传人郑正中(摄影:余钢/大纪元)


生长于北方爱吃面食的艺人高海宁,从小和婆婆学得一手好厨艺,此次做台湾牛肉面宣传大使,即场显露两手,赢尽喝彩。(摄影:余钢/大纪元)


邓中平主厨的番茄牛肉面(摄影:余钢/大纪元)

北平老兵开创茄牛面

“北平田园”顾名思义,来自北平(北京古称),既有着思乡之情,也向往自然原野的生活。对!北平田园的主厨、2009年红烧组亚军邓中平师傅,便是来自北平的老兵之子。一副标准的北方大汉模样,威武英俊,可以想像其父当年英勇神武的样子。就是这个名字,揭开了台湾牛肉面的起源。

民国38年(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撤离大陆,带了三十几个省的一些老兵去到台湾。他们有从四川、亦有从当时的北平及东北等地而来,去到台湾后,空军基地便驻扎在岗山。而民国38年以前,台湾是一个农业社会,民众以务农为生,因此,当地百姓将牛视作家人一般,当作家中生财的一分子及工作伙伴而非牲畜,所以,当时的人们是不吃牛肉的。

可是这些老兵退伍无甚技能和专长,亦觉无聊,就回忆起家乡的口味和制作方式,把他们以前在家乡常吃的面食拿出来卖。而那个时候什么东西最便宜呢?就是当地人不会去吃的牛。于是,很多早年生长于北方及四川的老兵就把面食加上台湾当地的食材──牛,一起煮出了牛肉面。他们制作的牛肉味道不腥,是因为四川人用了岗山当地出产的辣豆瓣来腌制处理过的,所以味道非常鲜美独特,这就是源于岗山的台湾牛肉面了。当时的老兵有来自南方和北方,便根据各自的喜好,将牛肉面发挥成偏甜、偏辣等各种口味,而其中的一位来自北平的老兵邓庆瑜,就是邓中平的父亲,因与军中同袍定期聚会,回忆家乡的口味而开了一间番茄牛肉面店。

为什么是番茄牛肉面呢?这里又有了另外一个光阴的故事。台湾北投早年日剧时期曾流行过酒店文化,即既有温泉亦有吃喝和艺伎伴唱的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客人一边吃一边听歌,直到很晚才结束。听邓中平师傅讲,那并不是一种健康的消遣方式。

人们酒后从酒店出来,往往喜欢喝外面卖的清淡且可醒酒的番茄汤,此汤有可止上吐下泻的功效。于是,他的父亲就在牛肉面中加入特制番茄,变成一种既有营养又健康的番茄牛肉面。至于后来出现的咖喱牛肉面以及其它种种牛肉面,其实也都是从当年的岗山牛肉面中演变而来的。

“北平田园”由邓中平的父亲创立,至今已有37年的历史,连同当年由蒋纬国题词的牌匾,都已一块交由他这个第二代传人继承,并打理得有声有色。除番茄牛肉面外,多元口味的北方地道面食,哪怕当地人都百吃不厌。2010年获选台北十大好店,并已在台北发展为4间分店。当年的创业者,中平的父亲则悠然安居于加拿大,安享晚年。


坐落于台北市中正区重庆南路的“北平田园”总店,至今已有37年历史,古朴典雅,骨子里透着那个时代以及北平家乡的印记。(网络图片)

著名的台南小吃台南碗粿已有五代历史,见证了过去日据和国统时期以及现代的种种兴衰荣辱,而人们对它的情感却从未变过。(网络图片)


“正立牛肉面”主厨郑正中师傅的招牌面“真情牛肉面”获2011年台北国际牛肉面节红烧组季军。(网络图片)

郑正中师傅来自爷爷祖传滋味的干拌牛肉面(网络图片)

郑正中师傅的台南碗粿,点配台南特有的新鲜海产虱目鱼焿,令人百吃不厌。(图片│网络图片)

郑成功后代 台湾精神传人

有一位年轻帅气、常面带笑容的厨师,此次已是第二次见面,但看那轻松的笑嘻嘻的神情,笔者还曾以为是一个不上心的学厨呢。第二次见面,无意中的闲聊,却吓了一跳,忙鞠躬道歉:“对不起!失敬!失敬!”

原来这位年轻人是当年将荷兰人赶出台湾的名将郑成功的后人、著名的台南小吃台湾碗粿的第五代传人、台北“正立牛肉面”的第三代继承者、2010年台湾十大好店之一“正立牛肉面”主厨、2011台北国际牛肉面节红烧组季军、台北5家牛肉面分店以及台南十几家台湾碗粿分店的老板郑正中。

起源于庙会文化的台南小吃碗粿,是台湾人当年耕种和朝庙拜神时常吃的易用果腹食品。听正中师傅形容,“碗粿就是像萝卜糕一样,是有瘦肉、小虾仁、蛋黄和香菇的食品,早期人们常吃,越冷越Q(弹牙),一碗足以满足一天的体力。”当年开垦那片土地的拓荒者的食物,一种在地家乡风味,至今仍广受台湾民众喜爱,纷纷从板桥、土城等地到台南品尝和大量购买。看来,人们爱吃的还不止是一种食物那么简单,五代人的生意仍可做下去,保留下来的还有一种文化和人们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郑正中师傅所煮的得奖“真情牛肉面”,比起普通红烧牛肉淡,比起清炖浓,是适合现代人口味的红烧牛肉面。为什么台湾人那么爱吃牛肉面?开了那么多家仍有市场?正如他所说:“台湾牛肉面象征着台湾精神,秉持人情味。虽然台湾乡下由早期的农业社会已慢慢转型为商业社会,但人与人之间还是保持着农业时期的那种关系和情感。那时的晚上,家家户户都准备菜到大合院去吃大和菜。”

郑师傅指出,虽然现在人们因忙碌很少会一起吃和菜了,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爱、团结、互助的情感仍在。◇


2月底在荷里活广场举办为期两天的台湾牛肉面秀,吸引许多市民来免费试食和为慈善捐款品尝。(摄影:余钢/大纪元)

一边品尝温暖飘香的台湾牛肉面,一边欣赏“小邓丽君”靓声,观展人士不仅有食神,还有耳福。(摄影:余钢/大纪元)

2月底在荷里活广场举办为期两天的台湾牛肉面秀,吸引许多市民来免费试食和为慈善捐款品尝。(摄影:余钢/大纪元)

转载香港《优尚生活》第三十二期

(责任编辑:澹修德)

相关新闻
换个容器 就可以万无一失的享用千层蘸酱了
【厨娘香Q秀】五味透抽、酒酿干烧虾和咕噜肉
鲜嫩多汁薄牛排 每面只需煎一分钟
这个香草油醋酱 让烤香肠成为夏日烧烤亮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