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哪家公司烦恼? 专家:看企业文化

人气 32
标签:

【大纪元2012年06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王明编译)又到了毕业的季节,毕业生除了忙于找工作外,也面临了选择公司的困扰。美国史丹佛教授巴尼特(Bill Barnett)教授,专门传授研究生“生涯规划”课程,他建议求职者透过商业策略的方法,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内涵,藉以作为选择的依据。

据《哈佛商业评论》(Harvard Business Review)日前报导,巴尼特表示,有些公司具有激励职场新鲜人,挖掘潜能的功能,为人才提供日后更多的成长及成功的机会;有些企业则是使人感到压力沉重,在新人尚未发挥潜能或习得技能前,即被逼得提出辞呈了。

一般而言,由于受限于求职的压力,公司一旦提供就业机会或是不错的薪水,求职者往往容易接受新的工作,对于新公司实际的内部运作,常抱着一知半解的印象。

巴尼特说,求职者想进入自己喜欢的公司或企业,最好的方法是在进入前,着手了解他们的企业文化。他举了一个实例,萧恩在求职的过程中,除了本身的条件不错外,也善于推销自己,因此,获得了一间全球前500强公司的第一任的总务长职位。

当他接受这项职位后,到新公司作了一次完整的拜访。萧恩首先想了解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所以,他问了一些同事下列的问题:

“在公司里,什么事令大家振奋?”

“什么是公司上下感到骄傲的事?”

“谁是公司里最亲近的好友?”

“公司各部门间,运作还顺利吗?”

萧恩经由这些提问,知道了公司内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成功的因素,更要紧的是,他也明白了即将面对工作上的挑战和机会。

令人惊讶的是,萧恩最后回绝了这个工作机会。因为他觉得,新职位在此公司的文化中,是一个错置的角色。当他愈了解公司的内部运作,同事几乎都着重于业务的盈亏。实际上,这家公司相当注重绩效,组织中安插了大量的事业单位。而事业单位外的员工,相形之下,属于次要的地位。

萧恩在访问了一些同事后,心中感到疑惑,如果承担总务长的职务,即使对公司作出了贡献,公司真能了解他的工作内容吗?那又如何评价他的工作表现呢?令人泄气的是,对于上述的问题,同事们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实际上,他们真的不清楚总务长应该扮演何种角色。

萧恩担心总务长的职务,与公司原有的企业文化格格不入,换言之,在这个体制中,他的职务并不会被同事接受,而且也不符合他将这项工作当跳板,两、三年后,成为真正总务长的想法。虽然,这个工作有可能达到他预想的目标,但目前他观察到公司内部的运作情况,他又何必冒险呢?

对求职者来说,懵懵懂懂加入一间新的企业,等到了解内部的企业文化,失望求去的例子,并不少见。萧恩强调,是否接受一项新工作,首先应确切调查企业的文化,同时考虑应用下列的这些问题,作为引导就业的参考:

1.我应该知道哪些事情?

先了解企业的设立目的,不光是同事口中正在从事的内容,而且要留意他们作出决策背后,所秉持的目的,以及让他们引以为荣的事迹。当然,更要了解企业内部的实际运作。譬如,考绩的重要性,及完成工作程序,重视团队精神的程度,同事的人品和素质,沟通的方式,以及重视职业道德的程度。

除了职场上该遵守的道德规范,什么才是最佳的企业文化,并没有绝对的标准。因此,求职者愈发了解老板经营风格,便能知道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

2.求职者如何知道企业的内部文化?

首先,尽可能阅读公开的资料,并以批判性的角度切入。一般来说,企业都有正式的文件,描述未来发展的愿景,此外,往往公开的报告中,也会提及与企业文化相关的议题。特别是在面试过程中,一定有机会碰触到相关的问题。

也可经由某些和面试不相干人的接触,获得不同的了解。最后,经由企业的外部,诸如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和以前的雇员,也是不错的管道。

3.了解企业文化达到哪些成果?

搜寻企业文化资料的早期阶段,很难产生对企业全面的了解。可是,这些资讯所产生的组织印象,能够指导当事人锁定一些公司、组织,淘汰其它不适合的。

即使在面试时,利用机会多试探该企业的文化,可能会搞砸工作机会。不过,利用面试的主题,导入企业文化的提问,对一位求职者来说,想知道公司未来的发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而且,招聘人员知道求职者会问相关的问题。

总之,无论是在面试时或录取之后,当事者提出企业文化的问题,表明了求职者有能力迅速了解组织,并以雇主的角度看问题,弄清楚在组织里成功运作的方式,对求职者而言,都具有正面加分的作用。

(责任编辑:林文)

相关新闻
杨仁寿:企业文化如何传播
富贵险中求 犹太人的企业文化
德国新兴企业文化——用奖金留住员工
陈宝郎谈企业文化 工安摆第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