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治丧内幕曝光

人气 16

【大纪元2012年06月12日讯】近日,《炎黄春秋》发表中共建政后第一任粮食部长章乃器之子章立凡的“胡耀邦治丧手记”,详细叙述胡耀邦去世后的治丧过程。

章立凡受胡德平之托帮忙

1989年4月15日上午,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第二天一早,章立凡和一些与胡家有交谊的年轻朋友们,联名在胡耀邦灵前献花篮。

两年来门庭冷落的胡家,此时大门洞开,吊唁的人群络绎不绝。吊唁结束,章立凡提议去看看胡德平夫妇。因章立凡与胡家的几位工作人员相熟,顺利绕到西厢房见到胡德平。

胡德平谈到关于讣告,家属只提了一个要求:加上胡耀邦是在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突发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胡德平谈到胡耀邦生前有一个愿望:中共中央对他的问题能够有一个结论,没有也不强求。

章立凡从胡家出来去天安门广场,看见纪念碑前有两个花圈,还有不少人在议论大专院校已出现了不少挽联和大字报。

当天晚上,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张德生之子张凯向章立凡转达胡德平的意思,希望章立凡帮忙,让胡家保存一些悼念活动的资料作为纪念。章立凡从17日上午起便每天到胡家,负责摄影、录像、文字笔录,帮助接待一些朋友。

吊唁胡耀邦 因为“他是一个大好人”

吊唁日志记载,自16日起到胡家吊唁的人川流不息,从达官显贵到平民百姓,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儿童,还有宗教僧侣和少数民族。他们大都与耀邦素不相识,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大好人”,或是为他的遭遇感到不平而赶来吊唁。

在胡家,一些吊唁者抒发对胡耀邦逝世的感言,表达对胡耀邦为人的敬佩和去世的悲痛,其中有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廖盖隆、民盟盟员张小曼等,

广州一百多个体户推举的代表,向胡耀邦的遗像宣誓;老作家夏衍在家人的搀扶下来到灵堂,用颤抖的手在签名簿上签下名字;中国作家协会送来了花篮;清华大学数十位学生代表全体同学向耀邦致哀;中国佛学院的十余位藏族学员,向耀邦的遗像敬献哈达。

17日下午,胡耀邦的小女儿李恒从国外赶回北京。

18日下午3时许举行家祭,夫人李昭致辞后,吊唁的群众分两行鱼贯而入,向胡耀邦的遗像鞠躬,并向家属致以慰问。

座谈会为胡耀邦下台鸣不平

18日晚,张凯托章立凡提醒胡德平,在这个敏感时期不要多说话。胡德平的老师希望胡德平不要出席19日上午举行的座谈会。最后胡德平坚持要去,章立凡只好陪他一起去,避免他说错话。

车从胡家旁门出发,开进文化部大院。一座灰色旧楼的二楼会议室,已有不少人就座。其中有座谈会的主持人、《新观察》主编戈扬老太太。会议的组织者还有《世界经济导报》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张伟国和《新观察》副主编郑仲兵。

会场内陈放着《新观察》和《世界经济导报》全体同仁敬献给胡耀邦的花圈,和一条黑体字悼念横幅。与会者还有李锐、于光远、李昌、秦川、吴明瑜、吴江、孙长江、严家其、苏绍智、于浩成、林京耀、李洪林、张显扬、戴晴、刘湛秋、陈子明等等。

会议开始,戈扬带领大家向胡耀邦遗像默哀致敬。胡德平代表家属致辞。

与会者不少是胡耀邦的故旧,对于他的猝然逝世,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悲愤之情,发言多有为胡耀邦1987年初下台鸣不平的内容。

发言者中以严家其、戴晴最为激烈,公开谈到为胡耀邦平反的。严家其谈到天安门广场的情况,表示如不能对胡耀邦做出公正评价,不实行民主,1976年“四五运动”可能重演。

4月20日上午,胡家原定自19日起让群众瞻仰遗容三日,由于形势紧张临时取消。

胡耀邦被“逼宫”含冤下台

被官方禁止出版的《胡耀邦传》透露,胡耀邦1986年落实邓小平提出的民主化和年轻化。翌年初,邓小平、薄一波、王震等却在民主生活会上施压,逼胡辞职,罪名是处理学潮不力,“放任资产阶级自由化”。当时习仲勋拍案而起反对,万里也支持胡,称这是“逼宫戏”。

1986年底及1987年初,中共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却与薄一波、彭真和王震等联手,将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赶下台。

(责任编辑:林诗远)

相关新闻
方励之出殡 港人长跑纪念六四23周年
胡耀邦23年忌日里温家宝的“阳光”
组图:胡耀邦逝世23周年 回顾学生悼念
胡耀邦忌日更敏感 挺胡倒胡后裔18大前大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