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选今译:马棚中出来的奇才

郑重
font print 人气: 250
【字号】    
   标签: tags:

一、马棚中出来的奇才

【原文】

景泰间,吉安刘公宣,代戍于京师龙骧卫,为卫使畜马,昼夜读书厩中,使初不知也 。公偶与塾师论《春秋》,师惊异之,以语使,使乃优遇之。未几,发解及第……。 取解时,刘文恭公铉主试,讶其文,谓必山林老儒之作,及启封,乃公也,人始识公 ,而文恭知人之名益着。
——焦竑《玉堂丛语》

【今译】

景泰(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年间,刘宣(江西吉安人)随军驻守在京都龙骧卫,替一位担任卫使(官职名)的官员喂马。

他(刘宣)利用空闲,日夜在马棚中读书,卫使起初不知道。有一次,刘宣偶然与一塾师谈论《春秋》,塾师惊叹他的学业优异,就把这个情况,告知卫使,卫使便开始厚待他。

不多久,刘宣参加科举考试,发榜考中了解元……。开科取士时,刘铉担任主试官,读了刘宣的文章,感到很惊奇,说:“此文必定是隐居山林、上了年纪的读书人写的好作品。”等到拆开试卷,看后,才知道是刘宣写的文章。

从此以后,刘宣才开始被人们所赏识,而主试官刘铉善于识别人才的名声,也更加受到人们的称赞。

二、抓紧“三余”,学者之金钥

【原文】

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初,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少从遇学……
——《三国志‧王肃传》

【今译】

董遇,字季直,资质迟钝但爱好学习。……原先他擅长研究《老子》,给《老子》作注解;又擅长《春秋左氏传》,还用红、黑二种笔,作批注,区分异同。有人跟他学,董遇不肯指教,却说:“必须自己先读百遍。”又说:“读书百遍,它的道理就自然清楚了。”跟着他学的人说:“我们急切地渴望着学习,就是挤不出时间。”董遇说:“应该利用‘三余’来进行学习。”有人问“三余”是什么意思?董遇解释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余时间,阴雨连绵的日子,也是空余时间啊!”

从此以后,众位学生,就很少跟从董遇学习,……(懂得如何抓紧时间自学,自己弄懂了书中的涵义,便不再来求教董遇了。就是说:董遇教给了他们抓紧时间、自学成材的一把金钥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曹丕贵为一国之君,却极其看重文章,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将别人视为“雕虫小技”写出的文章拔擢成“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后世以文为业者自然深受鼓舞,尽管其中不乏有人以为进身有道,将文章当作仕途的敲门砖,但无可否认的是,曹丕开创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风气。
  • 穆衍初任华池县令。一天一户百姓家的牛被人偷偷割掉了舌头,不知是谁干的,牛主 人无奈前来报案。穆衍想了想对牛主人说:你回家把牛杀了,不要说是我让你杀的。
  • 在一次会议之后,他对当时几位重臣,曾评价说:“长孙无忌善避嫌疑,机敏果断,但用兵非其所长;高士廉通今博古,雅有节操,但不能直言切谏;刘泊为人坚贞而有信义,但重私情。……”在座的官吏们听后,肃然起敬...
  • 在封建时代,君王是天下唯一的主宰。他的言行通常都是一言九鼎,没人敢于更改。对于皇帝的过失,圣明的君主,能听取谏议并且及时改正,就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至于说到要君王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进行道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 “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年号,凡二十三年(627—649年)。“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也是唐太宗雄才大略,苦心经营的结晶。
  • 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匈奴势力很强大,时常大举入侵边塞。汉文帝派刘礼带兵驻扎在灞上,徐厉驻扎在棘门,周亚夫带领军队驻扎在细柳,以阻击可能南下的匈奴的进军。
  • 马默,字处厚,北宋单州成武人。他家贫,徒步前往徂徕向石介求学。当时石介学生数以百计,马默初来乍到就鹤立鸡群。后来马默学成下山时,石介对学生们说:“马默他日必为名臣,应该送他到山下。”
  • 张建封逝世以后,杜兼乘机以不实之辞,上奏诬蔑李藩说:“李藩在张建封逝世之际,动摇军心。”唐德宗大怒,暗中颁布诏书,命令杜佑:将李藩杀掉。
  • 汉明帝的姐姐馆陶公主,为她的儿子向皇上请求一个郎官的官职来做。明帝没有答应公主的这个请求,却赏赐给他铜钱一千万。
  • (大纪元记者于欣然美国休斯顿报导)神韵纽约艺术团于12月26日晚在休斯顿琼斯剧院上演第五场,观众席爆满,西方主流社会人士被神韵所展现的正统中华文化之美深深折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