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巡礼

用金丝银线镶嵌历史

--专访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家郭宏灿
文、摄影╱李美京、赵润德
font print 人气: 58
【字号】    
   标签: tags:

进入房间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像岩石一般丝毫不动的背影,陌生人的到访一点也不影响他手上的工作,记者屏住呼吸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雕刻家郭宏灿的面前悄然入座。他的全部精力灌注在面前宽敞的铜板上。所谓的作业工具,仅限于小小的锤子、焊、凿子和银丝,无任何其他多余作业工具。

他顺着一条线凿出细小缝隙,在里面镶上银丝。记者仔细观察,发现他手到之处,竟是数百个密密麻麻的闪亮银星。郭宏灿说:“这些是工作近八个月的成果。”

艺匠家业四代相传
金属工艺曾经是他的祖父和父亲的职业,从小目染在工作室工作的父亲形象,他也自然地从事起这个行业,他的女儿目前也是专攻金属工艺,真可谓是四代相传的家业了。

郭宏灿表示,虽然是自己选择了这个行业,但是在经历艰苦和困难的过程中,曾几度有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他听任命运的安排,至今已走过了四十年的岁月。就在他独自漫步命运之旅的2004年,他被指定为京畿道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雕刻家,去年他入驻于富川工作室街。

不能失误的精准作品

目前,在韩国像他这样做金属镶嵌工作的雕刻家也仅有二、三人。镶嵌金属工艺是在青铜等金属表面凿出缝隙再将金或银镶进缝隙的一项工艺。这项工艺工程中,利用焊工作的技巧尤为重要。

“所谓技术在于是否能凿出正确的直线和曲线。深度和宽度要适当均匀,利用焊凿好深度后,再用如刀刃般锋利的焊将凿好的底部往四周拓宽,这时镶嵌银线进去,因底宽上窄,银线就被固定住了。”郭宏灿说道。
他接着表示,“当把银线镶嵌进缝隙后,用锤子锤打将其固定,再用绳子或砂纸将表面做光滑处理后,作品就成功完成了。在这过程中,需反复进行数万遍的锤打和拔银丝的简单操作,需要高度的集中力和忍耐力。”

听到这里记者恍然大悟,怪不得记者刚进入房间时只看到他稳若泰山、纹丝不动的背影。记者问道:“如果失误了怎么办呢?”他似乎是第一次考虑这个问题,暂时犹豫了一下,答道:“失误可不行。”

蕴含历史的艺术价值

2008年首次开幕的“富川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迎来了二十七万名的观光客。他在博览会召开期间,帮助协调各种事项。他对博览会情有独钟,但也因有人不理解他的作品而伤感:“在首次博览会上,对博览会内容不了解的市民很多,因为国民认为文化财产是很古老的,但是对博览会具有何意义就不懂了,所以想让他们理解很吃力。甚至也有很多持反对意见的民众,如当时有人在名品馆看到我的作品上的价格标签脱口而出的不是赞扬的话,而是说:‘哇,为什么这么贵呢?’如果是路易威登或者是克里斯蒂安.迪奥的作品摆在这里,谁也不会说贵的。”

富川工作室街是外国观光客们常光顾的场所。他特别强调说:“日本人对文化财产的态度和我国市民有很大差异,光看牌匾就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雕刻家恭恭敬敬的……”说到这里他的脸上掠过一丝遗憾和悲凉。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栩栩如生的历史,如果无人将其发扬,那这领域就将面临着消失。将丢失的文化再寻找回来是很困难的,因为那是人传人流传下来的。日本人之所以珍惜本国文化的理由是他们认为日本是文化先进国,他们为自己国家是世界先进国而自豪,但是韩国却忽视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是非常错误的认识。”

郭宏灿认为,塑造市民珍惜文化财产的观念得从制度和教育上着手,并希望在非物质文化节时也能一同进行落实文化财的提倡。

用镶嵌技术留住文化财

目前郭宏灿正在进行的作品《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已完成一半,这个作品并不用于出售,也不是受他人委托而作。他表示:“原本《天象列次分野之图》是国宝,雕刻在石板上的,随着岁月流逝,最终将磨损消失,只剩下影印本。金属雕刻中有镶嵌技术法,也就是在金属上凿出缝隙将银丝镶嵌到里面,这样的作品即使经过岁月流逝仍会完好保存。以这种方式制作的作品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中有超过三千年流传至今的,所以我想用镶嵌技术将这个作品制作出来,即使随着岁月流逝石板作品消失了,同样的镶嵌作品也还会一直流传下去。”

虽然有这样的构想已久,但真正让他开始着手这个作品的动力,源于去年与韩国中央研究院的金日权教授(历史天文学)相遇后开始的。当他向金日权传达自己的意愿后,金日权将自己珍藏的真品《天象列次分野之图》的石刻拓印图送给了他。

《天象列次分野之图》就是把天体的现象按次和分野来排列而画成的天文图。郭宏灿说:“这个天文图是1392年朝鲜成立以后,1395年制作的。据记录记载,是权近(1352年~1409年)以高句丽的天文图为背景而制作的,外部星座是高句丽天文图,里面的是朝鲜天文图,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图案,这样的文化财产需要复原以留给后世。”

之前,郭宏灿还重新制作了许多被指定为宝物和国宝的文化财产,他认为那是作为雕刻家应该做的事情。他还表示,以后他仍愿意继续制作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要文化财产。

他的下一幅作品是日本的《七支刀》。首先得寻找能制作刀的人,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韩国目前制刀技术处于断绝状态。这让他觉得很苦恼,但是仍叙述了相关《七支刀》的许多故事,以他对文化财产的热情,无论如何都将会完成《七支刀》作品。

最后,郭宏灿又重新拿起了他的锤子,留下具节奏感的声声锤声──遨游在数百年前的历史天空中去了。

本文转自第198期【新纪元周刊】“人物特写”栏目
http://mag.epochtimes.com/gb/288/11065.htm

新纪元杂志PDF版订阅(52期10美元)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刺绣是一种在织物上用各种线料织出种种图案的工艺,中国自古以来,富者以“闺房绣楼”为贞,贫者以“善织巧绣”为业。
  • 馒头以面粉和水发酵后蒸煮而成,一般圆形,大小从直径4釐米左右到直径15釐米左右均有。馒头是中国传统面食,是中国北方传统上的主食之一。
  • 黄河水车又叫“兰州水车”、“天车”、“灌车”、 “老虎车”,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灌溉农田的主要工具...
  • 中国的古建筑上,多缀有匾额,相当于古建筑的眼睛。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表现出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 “三书六礼”就是中国六十多年前,人们在婚姻嫁娶时,举行婚礼所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 桃园市公所、桃园市民代表会、救国团桃园县团委会共同举办的“2012桃园市民俗文化巡礼—妈祖祈福 桃园幸福”活动,5日上午在阳明公园管理中心举办宣传活动,为推广传统民俗艺术,市长苏家明、主席游财登亲自现场示范传统戏曲,现场气氛热络。
  • (大纪元记者伊铃多伦多报导)粽香飘,龙鼓响。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挂香囊,富含驱邪避毒、 趋吉避凶的华夏民俗文化内涵。龙舟赛已经走向世界,成为许多国家划龙舟爱好者的一项公共运动,而吃粽子几乎是海外华人过端午的象征。
  • 为欢庆端午及推广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北屯端阳祭”庆典活动将自23日起,在台湾民俗文物馆举办两天。22日由台中市艺文协进会及北屯平顺、平心、平福3个里,共同为活动“艾不释手、龙粽登场”暖身热场。
  • (大纪元记者谢月琴宜兰报导)赖峰育的老家就住在二龙村的淇武兰,也是目前淇武兰龙船厝的管理人,他平常住台北做生意。常带笑容,就像邻家阿公一样可亲,但却坚持尊重这传统文化而不让步。
  • 苗栗县卓兰实验高中舞龙队为传扬舞龙技艺文化,今天由苗栗市出发,展开“龙行台湾徒步环岛”计划,预计10天内以舞龙步行全台1200公里,在龙年完成舞龙环台壮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