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与稻盛和夫:纯净的心描绘愿景

作者:皆木和义

人气 169
标签:

稻翁曰
用纯净的心描绘宏伟的愿景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

季康子担忧自己统治的国家中盗贼太多,就此向孔子请教。孔子回答:“如果你不贪求财货的话,百姓就会受你的影响,即使悬赏令人行窃,百姓也不会听从的。”

不是用纯洁内心描绘出来的梦想,绝不可能获得令世人赞叹的成功。不管这个愿望有多么强烈,只要它出自私利和私欲,就绝对不会长久。

以有悖于世间道理的动机为愿望,它越强烈,与社会发生的摩擦也就越强烈,结果必定招致惨败!

为了实现成功,为了让成功持续,我们描绘愿望的心和热情必须是纯洁、高尚的。换句话说,已经渗入我们潜意识的愿望,必须具有正确方向。

从孔子的话中,我们隐约可以感觉到季康子这个人身上存在很多问题。

我猜测他是一个以高额税赋榨取人民、中饱私囊、利欲熏心的为政者,站在最高处的为政者如此行政,人民的生活必定苦不堪言,这样的话,盗患横行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季康子继续统治下去,国内的盗贼将不断增加,恐怕监狱都容纳不下了。此时如果你是为政者,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可能有很多办法,但是“增加监狱”绝对是错误的。如果是孔子的话,他肯定会说:“真希望减少犯罪、不需要监狱的政治早一天到来!”而且还会慨叹:“罪犯不断增加,还要新建监狱,这真是国家的耻辱啊!”

孔子对季康子所说那段话的意思是“站在上面的人,必须首先纠正自己的行为”。

就像孩子是反映父母的镜子,人民是反映统治者的镜子一样。在公司中,职员就是反映董事长、总经理的镜子。

另外,《论语.宪问》中还记录了孔子和子路的一段问答。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子路问孔子:“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回答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无欲、卞庄子的勇气、冉求的教养,再用礼仪保持规范,用音乐缓和内心,这样就算是一个完美的人了。”

孔子又说:“但是,最近‘完美之人’的标准有所改变,所以很难下个定义。在追求正义的时候能够贯彻正义和善,君主陷入危机能舍命相救,始终不忘很久以前自己所做的承诺,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孔子列举了“完美之人所需要的素质”,还列举了具备这些素质的人。但孔子还说,因为现在“完美之人”的标准有所改变,所以自己也不太清楚。

不过,那些“在追求利益的时候保持道义之心”、“见主人陷入危难,敢于舍命相救”、“很久以前所做的承诺始终坚守”的人,就可以说是完美之人。

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敏锐、灵活的思维,在说理想中的完美之人时,还会考虑到现实的状况。

不受刻板印象束缚,根据现实状况考虑对策——这样的人,是领导者最希望得到的人才。 者最希望得到的人才。 最希望得到的人才。

再来看看孔子所说的具体内容,“追求利益的时候保持道义之心”。稻翁所说“用纯净的心描绘远大的愿景”,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以私欲为基础的愿望迟早会露出破绽,基于道义之心的愿望自然会走向成功。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领导阶层的愿望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前途。@

摘编自 《稻盛和夫 论语教会我这些事》 商周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企业永续经营:越饱的稻穗会垂得越低
英媒:中国太阳能工业经营惨淡
gipi的学习笔记: 社群经营该不该谈ROI
小餐馆人手少 如何经营能“忙而不乱”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