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获奖影片《残缺影像》 揭示柬共暴行

人气 13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5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小清综合报导)法国当地时间25日晚,在第66届戛纳电影节行将闭幕之前,法籍柬埔寨导演潘礼德(Rithy Panh)编导的自传体记录片《残缺影像》(L’image manquante)毫无争议地获颁最佳影片奖,这是他第二次在戛纳获奖。

柬共大屠杀 历史罕见

1975–1979年,柬埔寨经历了历史上罕见的内部大屠杀,以波尔布特为党魁的柬埔寨共产党(简称“柬共”)毫无人性地屠杀了1/4的国民。《残缺影像》展现的就是这一历史片段,再现了这段恐怖的共党杀人史。关于这场由“红色高棉”(柬埔寨共产党)发起的“自我屠杀”(法国学者吉恩·拉古特语),据柬埔寨历史资料收集中心报告,他们在全柬9138个坑葬点发掘出近150万个骷髅。2009年2月,特别法庭对赤柬恶人的审判拉开序幕。次年7月,S-21集中营的监狱长康克由以战争罪、反人类罪、酷刑和谋杀罪被判处35年监禁,后改判无期徒刑。

屠杀幸存者 寻找记忆

导演潘礼德本人也曾被关在红色高棉的劳动营里,并且失去了父母和姐妹。然而,由于审查制度的存在,没有一张存世照片记录下波尔布特恐怖统治时期对这一家人所犯下的暴行。作为大屠杀的幸存者,潘礼德带着摄影机四处寻找记忆中残缺的影像。片中穿插着老记录片的片段,还用了几百个精心雕塑的黏土造型代替故人的形象。

潘礼德介绍说:“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张失踪的照片。这是一张拍摄于1975至1979年间的照片。虽然一张照片不能反映红色高棉的大屠杀,但它足以令人思考、反思及还原历史真相……。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既不是一张照片,也不是一个独特的画面,而是一种探索,一种电影允许的探索。”

“一种关注”单元评委会主席、丹麦导演托马斯·温特贝尔(Thomas Vinterberg)用“决然无情又不失诗意”和“高度原创性”来评价该片。温特贝尔说:“泥人,极致之美,同性间的性侵犯、暴力、对人性的体制化的侮辱……这些难忘的形象会与我们相伴,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和我们生存状态的一面共同的镜子。”

一种关注 关注小众电影

该单元的第二大奖——评委会大奖颁给了汉尼·阿布-阿萨德(Hany Abu-Assad)执导的《奥马尔》(Omar)。这个被战乱撕碎的爱情故事是巴勒斯坦电影界的首批电影作品之一。

此外,特别设置的“一种关注才华奖”颁给了西班牙导演迭戈·克马达-迭兹(Diego Quemada-Diez)的《金笼子》(La jaula de oro)剧组,“未来奖”则荣归美国青年黑人导演瑞恩·库格勒(Ryan Coogler)的导演处女作《水果谷》(Fruitvale Station )。法国导演亚兰·吉侯迪(Alain Guiraudie)执导的《湖畔的陌生人》(L’Inconnu du lac)获最佳导演奖。

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正式启动于1978年,以展映新晋导演作品为主,鼓励不同视角与风格的小众影片。中国导演王超曾于2006年凭电影《江城旧事》获奖。今年共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部影片入围,其中6部为导演处女作。唯一入围的华语片、香港导演刘韵文执导的《过界》遗憾地与奖项擦肩而过。

(责任编辑:伊萍)

相关新闻
《过往》导演法哈蒂:审查挡不住创造力
《如父如子》戛纳受好评 福山雅治激动落泪
《醉乡民谣》戛纳首映 众星捧场
松嶋菜菜子亮相戛纳 与大泽隆夫同声谢台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