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商利益集团把持中储粮 曾以大火豪赌王岐山

标签: ,

【大纪元2013年06月15日讯】今年5月31日,中储粮黑龙江林甸直属库的一场大火无意中把这家巨型央企管理上的种种问题“烧开”了。几乎与此同时,6月初中储粮宣布计划在大陆电视媒体广告宣传上投10亿重金,以培育品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中储粮这种官商双重身份,亦再度为外界所关注。

中储粮砸10亿广告费为旗下油脂公司开路

中储粮的市场化业务在这十多年来不断增多,名目繁多,涉足油脂、大米和面粉等加工以及终端业务。公开资料显示,中储粮的主业范围是:粮油仓储、加工、贸易及物流,仓储技术研究、服务。

2012年6月,中储粮宣布涉足粮油终端市场。今年6月3日,中储粮旗下中储粮油脂公司在东莞宣布其最新的5年战略计划,表示5年内要在小包装食用油市场的占有率从现有的2 .5%升到10%-15%,跻身市场前三。财大气粗的中储粮油脂公司一上来,即打出了巨额广告牌,并透露,欲在大陆电视媒体广告宣传上投下10亿重金,以培育品牌,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

中储粮油脂营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海礁向南都记者透露:“我们此前已经在央视多个频道开打广告,广东市场我们的广告已经签了多家主流粤语频道的黄金时段。”

中储粮的官商双重身份

中储粮的全称是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于2000年组建。在国资委下属的115家央企名单中,中储粮名列第47位,属于53家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在国家计划、财政中实行单列。中储粮设立初期的定位是国家粮食“蓄水”池的角色。所为“蓄水”,是为市场“蓄水”,当市场粮价不稳定时,通过合理的价格收购粮食,稳定市价,保护农民;也是为国家战略储备任务而“蓄水”。中储粮的这种定位,派生出托市粮和储备粮两种主要职能。

然而在组织架构上,中储粮总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截至2012年底,中储粮已在31个省、区、市设立24个分公司,另有全资或控股的二级子公司4家,分公司负责管理辖区内的中央储备粮和直属库,直属库是第三级管理单位,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事实上中粮储除了执行“蓄水”池的角色以外,在保值增值的央企绩效考核机制下,中储粮对利润的追逐,使其在实际运作中派生出了第三种职能:贸易粮职能,即对粮食进行购进、卖出,获取差价。同时开展其他市场经营业务,在获取国家财政补贴的同时还有大量的利润渠道,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大粮商”。

中储粮大火 被指利益集团豪赌王岐山

中共中纪委响应王岐山的“反腐打虎”,中央巡视组下到各地调查期间,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的一场大火,使上百万人一年的口粮瞬间变成灰烬,引发各界质疑中储粮掩盖亏空,人为纵火。

5月27日,中央第一巡视组进驻中储粮总公司;几天后的5月31日,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发生火灾,79个储粮囤表面过火,储量4.7万吨,最早声称损失近亿元。后来官方的说法损失缩水近30倍,又引发质疑。

网上各类质疑中储粮林甸粮库火灾烧了4万多吨储备粮食的原因,像野火一样越烧越旺,各界联想到《天下粮仓》中“火龙烧仓”,怀疑有人纵火。有民间质疑是“掩盖亏空”。很多人都认为这场大火是利益集团在豪赌王岐山,看其反腐的决心。

现在爆出的中储粮的官商双重身份,或又证实了利益集团一直在把持此类机构的说法。

(责任编辑:蔡恒)

相关新闻
资金窟窿 中储粮河南粮库涉贪大案
中储粮官员卷巨款逃境外 粮库曝危机
中储粮一再失守  世界粮食危机逼近中国
中共巡视组刚进驻 中储粮直属库大火 民吁严查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