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上市公司买800亿理财产品 实体经济萎靡

【大纪元2013年06月07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在中国经济不振增速放缓情况下,今年前5个月,大陆共有235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购买金额超800亿元理财产品。经济学家称,此举表明实体经济利润低萎靡而虚拟经济膨胀。

中国经济不振 公司为保值找出路

据统计多数公司并非是业绩优异而将多余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一些公司是因为募投项目终止而将募集的资金用于理财,部分公司则是因为行业环境发生变化而将募集资金用于理财,而也有公司则是为了弥补业绩下滑的影响,公司为保值而投资了银行理财产品。

大陆经济学家吴东华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实体企业没有大的利润率,“资金进入金融体系,像券商、私募、基金等,他们融资了到底投向哪里,谁也不知道,这些钱有可能投向房地产、酒店等地方。”

大陆经济学者杨兵接受大纪元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政府各种数据看起来很好,但国内实体经济各方面都不算太好,一方面这是因为官方总造数据,中共政府权威性很差。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愿贷给民营企业,能贷到的也是有背景的人。“这跟金融机制有关,贷款倾向于国营企业。”

杨兵说,民营企业缺乏支持,而国营企业“靠垄断,靠政策,才能盈利。国营企业实际按民营企业来衡量,它都是亏的,竞争力比民营企业差十万八千里,非常糟糕,非常差,在国内垄断,赚了老百姓的钱,到国外去赔钱,政策非常失败。”

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认为,中国经济一方面虚拟经济高速膨胀,而制造业等支撑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却明显利润微薄,以致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原有的传统制造业中,几乎找不出不涉及房地产和资本市场投资的企业。另一方面,过去几年中,实体经济因发展模式和严重产能过剩而出现相对萎缩。而过去十年来,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局部操作,在某种意义上埋下了虚拟经济膨胀而实体经济萎缩的种子。

投资渠道缺乏 银行理财产品受宠

实体经济不振让企业考虑资金保值增值的问题,在银行定存利率赶不上CPI的时代,将资金存入银行就等于贬值。而在投资渠道缺乏的情况下,大部分公司选择了购买银行理财这一投资方式。

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份,共有235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将使用募集资金或者自有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涉及的金额将超过800亿元,其中有194家公司拟购买的理财产品金额超过亿元,这一数值远远高于去年同期。

其中,伊利股份公告称,拟以闲置资金购买总额不超过60亿元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金额居所有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首位。另有多家上市公司拟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都超过10亿元,而这些公司进行这些操作的期限大都为一年。

(责任编辑:刘晓真)

相关新闻
深圳浙江陕西河南连续爆发多宗大型工潮
大陆房产泡沫猛涨 学者:破裂恐酿经济危机
经济萧条税负不减 大陆企业苦不堪言
中国经济三大失衡积重难返 外资持续撤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