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涉嫌操纵铝价 美消费者3年损失50亿元

人气 151

【大纪元2013年07月23日讯】(大纪元记者韩山编译)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预定今(23)日召开听证会,讨论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规模庞大的银行,是否应被允许参与储存金属、营运矿场和运送原油等实体商品交易活动。自《纽约时报》20日披露高盛藉掌控铝金属库存,擡高铝价后,引发大众聚焦金融大鳄涉足现货市场,操控市场价格的不满。

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布朗(Sherrod Brown)指出,摩根大通因操控美国能源价格面临巨额罚款,反映银行同时控制商品和金融产品供应,导致产生反竞争行为和操控市场的潜在风险。布朗批评银行操控市场价格,推高制造商成本,令整体金融系统面临没有必要的风险,希望联储局会出手加强银行监管措施。

美国联储局上星期五(19日)发声明,称正检讨10年前批准银行在大宗商品现货市场上拥有和交易原材料的决定,意味华尔街大银行今后或被禁涉足商品市场,失去其中一个重要收入来源。分析指,金融投机推高全球物价,引起广泛不满,或促使联储局公开表态。

《纽约时报》20日揭露,高盛借故意拖延交货时间牟取利润,推高全球铝价。高盛藉由精心制定的转移铝库存计划,来擡高市场价格。令消费者每一次购买含铝产品,均受高盛掌控,令过去3年的美国消费者多支付了50亿美元。

舆论一直指控金融投机推高小麦和燃料基本商品价格,加剧发展中国家社会动荡。高盛、大摩和摩通是华尔街商品市场最大玩家,一旦联储局禁止银行踏足商品交易,3间大行相信最受影响。专家指,虽然银行可继续交易商品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但普遍相信银行会削减相关交易量。

高盛藉库存转移 操控铝价

自从高盛于2010年收购底特律铝材储存公司Metro(MITS)后,交货时间由平均6周飙升至现在16个月,升幅高达20倍。仓库员工指,是公司要求运货工人不断将铝材运送于各仓库之间,令交货所需时间大幅延迟,进而影响铝市场价格增长。

高盛通过每天在不同的仓库间转移铝来绕过行业要求(每天必须转移3,000吨的金属),有分析师估计,每天约9成的金属实际上转移到了另一家高盛控制的另一座MITS仓库。

铝业分析师指出,自高盛接手MITS后,铝价已上涨一倍。飞涨的铝价仅是华尔街金融巨头操控价格的一种,其它如汽油、小麦、棉花、咖啡和数以亿计的市场投资,令如高盛、摩根大通和摩根士丹利获得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同时迫使消费者付出更多。

监管该行业的机构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改革,因为LME可收取铝仓库1%的租金,限制此种行为,将令LME损失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仓库工作人员表示,他们会经常看到同一批司机每天开车跑三、四趟,虽然有大量的待处理提货订单,有些仓库每天空闲12小时,甚至更多时间门庭冷清。

一些铝业的消费企业已经成立了联盟包括波音和可口可乐,向高盛施压。然而,不妙的是,这个问题的涉及范围可能不止铝业,摩根大通、黑石和高盛已经得到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可在现货市场上购买80%的铜,并把它们囤积起来。

高盛曾遭美国证交会起诉

2010年4月16日,高盛集团因涉嫌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欺诈投资者,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起民事诉讼。与此同时,由于高盛集团在希腊债务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英国、德国和法国政府都公开表示,将调查高盛在本国的业务。

根据这一诉讼,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2007年向高盛支付约1,500万美元,让其设计并销售一种基于次贷业务的抵押担保债券(CDO)。在交易中,高盛未向投资者披露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对该产品做空的“关键性信息”。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因准确判断美国房市泡沫破灭而大赚一笔。参与交易的两家欧洲银行损失则达10亿美元。SEC的执法部门表示,高盛的错误在于一方面允诺一客户做空该金融产品,另一方面却向其他投资者承诺该产品是由独立客观的第三方推出的。

高盛协助中共处理很多银行“不良资产”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国家银行巨大的不良资产、1.4万亿元曾经是中共政府的心头隐痛。在中国金融机构本身无力消解,而很多国外投资机构也隐而不发的情况下,高盛出现了。

高盛自1994年进入中国大陆以来,取得的进展是其它任何国际金融机构难以比拟的,其中关键就是它取得了中共的信任。

2001年年底,高盛以现金加合作经营的方式购买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账面值为19.72亿元的资产包。一年多以后,高盛与华融建立了中国第一家不良资产处置的合资公司。10个月之后,高盛又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手中收购了80多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两年之后,高盛再与中国工商银行建立处置不良资产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双方约定建立合资企业以共同投资于工商银行内部80亿至100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

2002年,时任中共证监会主席的周小川向国际投行界放出口风,希望国际投行以“买门票”的方式进入中国,高盛再一次响应中方邀请。2004年,捐款6,200万美元,帮助与高盛没有任何关联、其时正处于财务困境中的海南证券。高盛这一行为再次获得中共好感,最终创立高盛高华证券,并获得中国金融史多个第一。

协助中共海外圈钱

高盛利用自身金融市场地位而施展的鼓吹手腕,为处于危机中的中共政权带进大笔的海外输血,高盛同时轻易利用所谓“中国因素”进行炒作,大行利市。

高盛为何在中国市场可以如此纵横捭阖、游刃有余?与其它投资公司相比,高盛具备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中共高层的密切关系,而这又以其能够协助中共海外圈钱的能力密不可分。

赢得中国市场的入场券后,高盛在中国的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中逐步建立了非常强大的业务网络,并一直在帮助中资公司海外股票发售中占据领导地位。此外,高盛多次在中国政府的大型全球债务发售交易中担任顾问及主承销商,并在外资投资中国市场过程中担当首选金融顾问的角色。在这一番“走出去、引进来”的过程中,高盛在帮中共在海外大量圈钱上,着实作用不小。

与其他金融投资机构相比,高盛把资产管理的所有客户都集中在政府、大公司、机构投资者和资金充裕的个人投资者身上。与中共政权下利益集团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是高盛在中国市场呼风唤雨的根本保证。

不过,高盛此次涉嫌操纵铝价事件,再次属欺诈行为,美联储与美国政府接下来的应对措施,将令各界瞩目。

(责任编辑:李缘)

相关新闻
高盛示警 94年利率急升重演
索罗斯减码 黄金空单创新高
高盛投资日本绿能产业
看好再生能源 高盛投资日本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