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医调理免疫力(一)

文|蓝士哲(中医师)

蓝士哲(中医师)

(Fotolia)

人气: 2205
【字号】    
   标签: tags: ,

免疫力是什么呢?免疫力就是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一种自我防护机制。这套机制复杂而精细。从中医的话来说,可以称做“正气”。

《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不仅来自脏腑气血的调和,也与先天体质、后天营养有关,更与一个人的内心思想、情绪有关。当人饮食作息有节,思想正直,看他精神抖擞,眼神澄彻,就知道这个人正气足,病邪不容易上身。也有的人工作劳累,常熬夜,疲倦、体力不佳,一下子感冒、带状疱疹通通都来了,因为这时人体的正气虚了,病邪就趁虚而入,就是所谓的“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当然,正气的强弱也与病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相关。以感冒为例,有的人正气强只有轻微症状,很快复原;而有人症状表现剧烈,可能要请假休养,才会慢慢恢复。这一强一弱之间的对比反差很大。

如何养出正气对抗疾病?

让自己“正气足一些”,少生病?其实,古代医书已明确记载许多养生准则,只看后人愿不愿意付诸于行动,再辅以药膳食补进行调养,您的身心状况将会有所改变:
◆试着从生活中着手
黄帝内经的第一篇就说明了养生的准则:
1.“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2.“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3.避免“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
4.“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
如果能做到这些,自然就能“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Fotolia)
(Fotolia)

◆从食补药膳中调理
很多中药对增强或调节免疫力也有很好的作用。这类中药大部分是属于补益药,有补气、补血、补阳、补阴的分别。补药较适合真正属于虚证的人,如果属于气虚的人,用人参、黄耆来补气是很有帮助的。以下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与药膳: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五脏,安神止惊,生津。
人参是补气圣药,古代对心脏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危重症候会用“独参汤”大补元气,复脉固脱。容易感冒或有过敏性鼻炎、气喘的人,多属脾肺气虚,可能会有容易出汗、消化不佳、易腹泻、肠胃胀气、容易疲倦等表现,人参也是必用之药,常和白术、茯苓、甘草同用,如四君子汤,可以调养脾胃。和黄耆同用,可补气固表,增加抵抗力,如补中益气汤。

西洋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
【功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西洋参和人参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功效很类似,都有很好的补气功效,与其他参类不同的是,西洋参性凉,对繁忙普遍晚睡而容易有“火气”的现代人来说,反而较适合。夏季炎热,泡杯西洋参茶可益气养阴,能抗疲劳、预防中暑、感冒。

黄耆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黄耆是药膳中最常用的中药之一,主要补脾肺之气,走表卫,和白术、防风同用就是“玉屏风散”,对气虚容易流汗的人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山药非常平和,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特点,对老人小孩都很适合。现代人已经把山药作为一种日常食材。对于脾胃功能不佳、慢性泄泻的人,很适合长期吃山药,可以促进受损肠黏膜再生。山药富含黏蛋白,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也有增强免疫功能,能促进干扰素的生成和T细胞增生。

【元气首乌鸡汤】
材料:人参(参须)2钱、制首乌3钱、茯苓2大片、莲子一把、鸡腿一支切块。
做法:鸡腿洗净川烫后与上述药材放入电锅内锅,水适量,外锅加一杯水,跳起后续闷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气健脾、滋补肝肾适合中老年人及妇女食用。

【黄耆参枣茶】
药材:黄耆3钱、参须3钱、白术2钱、茯苓2钱、女贞子3钱、枸杞3钱、红枣5颗。
煮法:药材洗净后放入锅内,加水煮沸即可,可依浓淡调整药材比例与水量。
适合气虚、倦怠、脾胃虚弱、容易感冒的人饮用。若体质较燥热可将人参须用西洋参片取代。
上述这些补气的药材和药膳,都只适合作为平时保养之用,如果已经感冒了就不宜再吃补。建议有新病发生时还是尽速让专业的中医师诊治。

感冒忌进补WHY?

中医观点认为,感冒属于外邪侵犯,治疗必须用发汗的方式将病邪发散出体外,如果此时服用补气药或一些参茶,将会减弱发散的作用,有“闭门留寇”之弊,感冒反而会拖得更久。

免疫力越强越好?
其实免疫力的调节和中医讲的阴阳平衡很类似,并不是免疫力越强越好。过度的免疫反应反而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如红斑性狼疮、硬皮症等自体免疫疾病,就是自己的免疫细胞攻击自己正常的细胞。

补药多吃有益?
中医讲求阴阳气血调和,身体保持平衡才是健康的状态。所以,补药并不是吃越多免疫力会越好,有些人吃补反而会“上火”,出现口干舌燥,烦躁出血等症状,必须留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