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宇:顶新集团与台湾未来

—从食安风暴谈起

人气 23

【大纪元2014年10月28日讯】台湾接二连三爆发的食安风暴让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少,看着以前爱吃的味全、统一食品一再中镖,最爱的泡面也榜上有名…想到它的原料是什么,实在有点反胃。

现在除了寒心,还是寒心,因为这种建立在对品牌产品的信赖感一夕之间全部崩毁,除了大声质疑这些黑心商人“到底喂我们吃了什么!”,还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到底现在还能吃什么?

健康不应该妥协。食安风暴引发的食品业“共业”不应该被掩盖。现在是时候让我们好好检视一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台湾从美食王国变成“大家都危险”的食安地雷国家?

一个很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道德感出了差错。

翻开市占率前三名的杂志,之前对魏家四兄弟“成功过程”的报导,现在完全变成一个打脸大笑话。不知从什么时候,我们开始一直强调“有钱=成功”方程式,于是一部分商人为了赚钱,牺牲了做生意最基本的诚信原则,只要能cost down,不惜一切!馊水油?“精炼”之后还可以吃啊!又不会死人…于是食品业变成了化工业,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添加物改头换面隐身在我们的美食里。

学者Kohlberg在1970年代研究证实道德发展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传统前”(preconventional)层次。在这个层次中,个人对是非对错的判断是基于是否受到奖赏、惩罚,或者有无利益而定。这些人遵守规则是为了避免受罚,或只在攸关自己利益的事情上才遵守规定。其次是“传统的”(conventional)层次,在此层次中,个人为了不辜负亲友的期望,或者为了维护传统的秩序而遵守规定。

而在“原则的”(principled)层次中,个人会努力超脱团体威权及社会固有的规范,而定义出自己的道德原则。无论是否与社会大众的意见相同,这部分人都坚守基本的价值观;甚至即使违反法律,仍然会遵从自己的道德原则。

大多数成年人是处于道德发展的第四阶段,亦即他们会受到规范的限制,而表现出合乎道德的行为。

然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当“规范”已经出现太多漏洞,而大多数人都在钻漏洞的时候,有没有人会不畏流俗做对的事?在金钱利益、权位名气的诱惑下,有没有这样的人,敢抗拒压力,坚持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就算一时少赚些钱,也要维护品牌商誉和顾客健康,真正做到食品业的口号──“食品是良心事业”(魏家董座常挂在嘴边的话)?

事实也证明,这种不择手段,只看利润的作法最后是行不通的。昔日董事长今天阶下囚,这种“成功”情何以堪?

是时候改写成功的定义了!掌握越多资源的企业家、政治人物越应该拥有高标准的道德价值观,如此才能真正让“成功”对社会有益,也才会真正受到大家的尊敬。

不幸中的大幸是,台湾毕竟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有相对独立的司法机制能惩罚不公义,纠正原则性的错误。从另一个角度上讲,民主与法治不是凭空掉下来的,是人民在九○年代努力争取到的,且现在台湾年轻的民主也还很脆弱。

然而,目前这些游走两岸的企业家与政治人物,动辄以类似“民主不能当饭吃”等充满谬误的理论恐吓民众,实际上已经起到动摇国本的作用。

试想,如果今天台湾是一个威权政府,在顶新、统一集团接连出问题的时候,她的法律有办法独立于政商关系之外办案吗?绝对是一句“动摇国本”就把事情压下来了,换得既有的权贵资本主义平稳运作,小老百姓没有管道知道真相,只有继续活在虚幻的美食王国中,吃塑化剂与馊水油。

而这样的事情,实际上已经在中国大陆频频发生。台湾人,是要坚持原则,活得健康,晚上能睡得着,还是放弃公民权与知情权,活在泡沫化的GDP中?福尔摩沙,今后要选择哪一条路?

责任编辑:任慧夫

相关新闻
食安频传 食品大厂没诚意 台消基会批政府太软
顶新又出包 台经长:不应该
食安风暴未平  台味全杀低急拉涨停
任重:为何顶新魏家大董匆忙逃往大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