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容:放爆竹的涵义

人气 95

【大纪元2014年02月11日讯】放爆竹是中国民俗中一个重要的仪式。每当新的一年开始时,声声震响的爆竹,在大众百姓祈求平安吉利的愿望中,经久不息的传承了两千多年。可见,爆竹在民间传统信仰中占有的重要份量,以及世俗百姓渴求吉祥健康平安的朴素心愿。

在历史长久的演变中,爆竹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涵义,第一层涵义是:象征着宇宙开天辟地,万物诞生充满生机。

三国时徐整《三五历纪》载:“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民间传说盘古开天地时,张开巨大的手掌向黑暗劈去,一声巨响,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逐渐散开成为空气,而厚重混浊的东西便落在盘古的脚下变成了土地。在历史的演变中,中国民间的百姓,便以放爆竹的传统习俗,表达生命的伟大和庄严,也表达生命气势的磅礡,在驱逐妖邪的隆隆巨响中,迎来新的空间,新的精神,新的气息。

因为这一仪式的涵义深刻,所以历朝历代过年期间,无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要放爆竹。随着历史的沉淀与演变,爆竹震耳欲聋,火光耀眼,满目璀璨的壮观景象,像是历朝历代的人们仰天寻找生命起源时,留下的深刻思索和祈愿。

而放爆竹的第二层涵义是:驱邪避灾,祈求家族吉祥平安

春秋末年,商圣范蠡在《陶朱公书》中记载:“除夜烧盆爆竹与照田蚕看火色,同是夜取安静为吉。”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唐诗人刘禹锡,在他畬田行诗中写到“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的诗句,在明代冯应京《月令广义》的记载中说:“除夕爆竹通宵达旦,所以震发春阳,消除邪厉也。”这些历史记载都在说明爆竹在古代是驱瘟避邪,祈求平安的重要仪式。

从简单的言语中,浓缩爆竹的历史,像是走过了历史文明的开始,在经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中,把蕴涵神性的文化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今天中华民俗中最具特色的符号,伴随着华人展现吉祥喜庆,也展现天地人三才的磅礡之气。爆竹声响,驱赶阴霾恶厉,在天人合一恭敬神明的气息中,体会万物充满生命的生机以及存在的意义。

看似简单的爆竹,伴随着传统习俗展现出的人文信仰,对天地秩序的歌颂,对人伦秩序的尊重,在漫长的历史中,在古朴的民间,自然的形成强大的力延续至今,推动人性美的一面,不断的记忆重温神明的庇护,也不断的调整人与天地的位置与关系。节日的风俗,在长久的酝酿中,沉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浸透着充满神性的传统气息,礼节和仪式中,回归到人应有的生命之势,回归到淳朴的美好时刻。

相关新闻
新春庙宇挤满参神者 祈事愿望抛上许愿树 
谈谈春联的历史
民间传说: 爆竹的由来
泰华埠新年传统浓 中国流亡者思乡心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