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银行不务正业被指早晚要出事

人气 59

【大纪元2014年04月28日讯】(大纪元记者任义报导)城市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银行,本应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与稳定金融系统。但从银行年报来看各城商行已集体不务正业:同业与投资业务超贷款规模。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做法虽然短期为利润增长提供了动力,但早晚要出事。

监管无效同业业务猛增 资金空转形成金融泡沫

中国大陆的城市商业银行(下简称“城商行”)其前身是20世纪80年代设立的城市信用社,到20世纪90年代,大陆各地的城市信用社发展到了5000多家。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中共当局为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开始合并、撤立信用社成为城商行。

城商行作为地方性银行,本应起到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稳定金融系统的作用,但从银行年报来看各城商行已集体不务正业。截至目前,已有十余家非上市城商行披露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一些城商行同业业务规模甚至已经超过同期贷款余额。

银行同业业务最初限于商业银行之间的借款,以解决短期流动性,这是“同业”概念的溯源。从2010年以来,同业业务逐渐发生了质的变化,发展成商业银行利用同业拆入资金或吸收理财资金,扩大各种监管之外的业务。贷款规模仅300多亿元的广西北部湾银行,资产可以做到1200亿元,根源就在于此。

2013年3月,中共高层要求央行和银监会关注同业资产和银行理财的问题,并下发监管要求。2013年6月发生在银行间的“钱荒”事件,再度暴露同业业务的部分弊端,其导致了同业市场资金价格飙升。

在监管层多次发文禁止下,城商行的同业、投资类资产业务,仍在突飞猛进。例如,上海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该行投资余额达2863.73亿元,同比增加1355.38亿元,增幅达89.86%。其中,增长最快的应收款项类投资余额,达到1500亿元,比上年增加1330亿元以上,增幅高达781.08%。

不仅是大中型城商行,一些中小城商行同样如此。同业业务猛增意味着资金在金融体系内循环玩“空转”游戏,没有真正地进入实体经济。这样就形成了金融泡沫,就会导致即使信贷再宽松,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推动的作用也不断降低。

风险或失控被指迟早出问题

而同业、投资类业务确实为银行带来了丰厚利润。数据显示,长沙银行去年实现营业收入51.47亿元,而投资收益和投资利息收入,就分别达到1.28亿元、34.19亿元。

由于受贷款规模限制,城商行获得的贷款额度较少,为寻找资金出口,便转而想突破额度限制;而另一方面,如果资金放在表内,还要受到多种监管限制,而通过同业等表外业务,可以绕过监管规定,甚至无须动用银行自身资金。因表外业务不受约束,几乎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从财务角度看,银行业务可以分为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收益的经营活动。

业内人士表示,表外业务不受约束,风险成倍放大。不光是城商行这么做,整个银行业都在这么做,这种做法虽然短期为城商行利润增长提供了动力,但其中隐藏着极大风险。如果不尽快刹车,早晚要出事。

联络本文作者请发邮件到:dajiyuanren@gmail.com

(责任编辑:刘毅)

相关新闻
路透社:坏账飙升 银监会要求银行做压力测试
大陆银行业的头号“杀手”不良贷款猛增
大陆信用卡非法套现已产业化 坏账激增
大陆信托又现兑付风波 违约或将接连发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