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从香港六四回看台湾

文/徐行

人气 23

【大纪元2014年05月31日讯】最早的香港印象,源于彼时殖民地的观光产物。播放幻灯片的小盒子,里头有十来张香港夜景,华丽却丝毫不苍凉的维多利亚港,在年幼的我心中埋下了不可思议的光。

或许仍有些人记得“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的楚香帅,或是看到“发哥”广告时会想起黄浦滩头的许文强和冯程程。当然,好多代台湾人都是读金庸长大的,也许还多少看了一些倪匡的科幻作品,或者是他妹妹亦舒的言情小说。那个年代,香港是流行文化和娱乐的代名词,追星族不是哈日、哈韩,而是疯狂的迷恋四大天王,至今,周星驰的电影一年仍可以在电视上重播八百次,这可不是浮报的数据,而是经过AC Neilson统计的。

1997年回归前夕,全世界都在看,香港是否马照跑、舞照跳,是否真的可以一国两制?十七个年头过去,我想答案不言自明,或是套句俗话:瞎子吃馄饨,人人心里有数。

港人的生存权如同当地的摩天大楼一般,因土地狭窄而只能不断往天际线延伸,一波波的游行、请愿、抗争,Sars、廿三条立法、五十万人上街,静坐抵制拆天星码头、皇后码头,保护文物、集体纪念的意识抬头,反高铁、保卫菜园村,各种社会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可惜星星之火难以燎原,但这一次次的事件,使香港人与中国政权的矛盾逐渐升温。

2012年香港D&G事件,引起更多香港人的愤慨。D&G分店禁止香港人于店外人行道的摄影,却准许中国大陆游客拍照,这种不平等的待遇,犹如歧视“港人”与狗不得拍摄一般。群情激愤的香港人聚集于店外摄影、示威,一开始态度强硬的意大利总公司终于发表声明道歉。但香港内部的社会问题却日益浮出台面,反国民教育对下一代进行洗脑,反对残体字、反走私客、限奶令,对于香港人来说,所谓的祖国同胞,竟像蝗虫过境掠夺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危害了他们的食、衣、住、行。

但是游行、呐喊过后,香港人争取到什么?反对了什么?连最低的要求,港人治港都难以达成。做为主权相对自由的台湾,从香港经验中,我们应该学会什么教训?能从中习得些什么?
香港可能是少数仍努力纪念六四,强调六四民运价值的最后一片土地。回看台湾,我们的声音微乎其微,因为绿色执政、本土认同、二次政党轮替,不同的社会发展脉络,让台湾和香港在六四纪念活动上分道扬镳。

为何成为中国公民的香港人,仍高喊:“爱国爱民”、“平反六四,永不放弃”?“血染的风采”之激昂辽阔,今日听来,是否格外讽刺?

当香港人不断强调自己爱国情怀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自己身处中国之外,这种既外部又边缘的状态形成了香港尴尬的处境。六四民运,北京高喊的是民主、自由和反官倒、反腐败,而香港却是高唱“我是中国人”!北京人当然不需要再替自己正名。反之,香港或者是台湾,却在六四民运中开出另一种吊诡的民族激情,沸腾的爱国热情。

这或许也就解释了为何台湾的六四声援日小,中国对香港的六四纪念游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香港“同胞”愿意显示自己的爱国情操,中央领导乐见其成。

当然,我们也可已将六四民运视为一种对于普世价值的肯定,追求民主、自由与人道关怀。然而,这样是否又直接触痛了中共逆鳞,所以台湾政府在六四议题上日渐消音,民间也甚无爱“国”的表述。

香港和台湾真正要抗议、戒慎恐惧的是中共倾力营造文化和经济霸权的意识形态。说到底,中国公民要获得世界资讯并不难,网路翻墙就可以上脸书玩“candy crush”,搜寻“六四”有什么困难?网路管控再严格也可以找到突破的方式。不讳言,部分的中国人选择遗忘六四,因为政府制造出大国崛起的浮华表象,局部的现代化让他们放弃了公平、正义,放弃了良心,这些人并不是服膺共产党,而是服膺利益与权力。

部分富起来的既得利益者,理直气壮的遮蔽真相;历经反右、文革心如死灰者,噤若寒蝉的沉默无声。中国,还有一大半的人睡在鲁迅所说的铁屋里,而醒过来的那一群人,却选择装睡。
教育洗脑、霸权宰制不过是中共政权的高压统治技术,高分贝的抗议或许能达到暂时的目的,但要解决问题根本,需要更多的道德勇气。◇

相关新闻
吴惠林:如何妥善因应中共国政经危机?
袁斌:要外卖小哥“感恩党”,中共真够无耻
钟原:中共军队政治会议再度枪口向内
杨威:中共上俄国战车 或重蹈74年前的覆辙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