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送灶迎大年 盼灶君“上天言好事”

周慧心
font print 人气: 2418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5年0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黄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为祭灶节,就是祭祀灶君的节日,也被称为小年。古时这天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王爷上天,希望灶君“上天言好事”,来年获福避凶。而中国大部分地区也把这天称作小年,是辞旧迎新的时期。小年期间汉族主要的民俗活动有祭灶,扫尘,贴春联等。

在秦代以前,祭灶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了。到了汉代,祭灶又被列为大夫“五祀”之一,和门神、井神、厕神和中溜神五位神灵共同负责一家人的平安,灶神之所以受人敬重。《太平御览》卷一八六引《淮南万毕术》上说:“灶神晦日归天,白人罪。”郑玄注《礼记.记法》也说:“(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

灶神是玉皇大帝派遣到人间考察一家人之善恶的。灶神左右随侍两神,一捧“善罐”、一捧“恶罐”,随时将一家人的行为记录保存于罐中,年终时总计再向玉皇大帝报告。玉皇大帝会根据这家人在过去一年中的善行恶行,授予第二年的福祸。黄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是灶神离开人间,上天向玉皇上帝禀报的日子,又称“辞灶”,所以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

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会带着一家人应得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回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

灶王爷的由来

灶神,全衔是“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俗称“灶君”,或称“灶君公”、“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或“灶王”,北方称他为“灶王爷”,鸾门尊奉为三恩主之一,也就是厨房之神。

在中华民族诸神中,灶王的资历算是很老的。远在夏代,灶王爷已经是民间尊奉的一位大神。据古籍《礼记》礼器篇孔颖达疏记载:“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为灶神。”《庄子》达生篇亦记载:“灶有髻。”司马彪注释说:“髻,灶神,着赤衣,状如美女。”《抱朴子》微旨篇中又记载:“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这些记载,大概是祭灶神的来源吧。

还有,或说灶神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或说是神农氏的“火官”;或说是“黄帝作灶”的“苏吉利”;或说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众说不一。就诸神而言,灶王爷是千家万户敬仰的、最富有人性的神,关于灶王爷的由来,民间也流传着颇为有趣的故事。

灶王爷的来历,史料记载中众说纷纭。以下是众多传说中的一个:

灶王爷姓张,名大郎,出生于豪门,却游手好闲,嗜赌如命。有一次他跟别人赌钱,不但把家产输掉,还把老婆也输掉了。老婆因此改嫁给一个砍柴人。

他把家产输掉后,没有东西吃,就去找被他卖掉的老婆。那个老婆很贤慧,虽然被他卖掉了,却不记恨,还是给他几个粽子吃。这时,那个砍柴的丈夫回来了,张大郎没地方躲,急忙躲到烧水的灶里面。

这个砍柴的人打了一个赤膊,背着一堆柴火,回来以后要洗澡。他正要点火烧水,妻子赶紧说:“啊!你休息吧,我来烧!”可是她这个丈夫坚持自己动手,拿了柴火就在灶里面烧。

灶王爷躲在灶里,决定不出去。他想:“我一出去,老婆会被这个丈夫打死的!”他宁可牺牲自己,结果被活活的烧死了。

他被烧死以后,这个前任老婆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都拿香来灶前拜祭。她丈夫看到以后,问:“你怎么早上、中午、晚上都要拜灶呢?”她回答说:“我们人能够活在世界上,要感谢灶和锅子,因为这些东西煮饭给我们吃。”

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念张大郎一念之善便干脆封他为灶王爷,命他守护一家,并监督他们的善恶,然后每年黄历十二月二十三号上天庭去奏报。

送灶王爷的仪式

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祭灶、送灶神、送灶王,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在祭灶君之时,摆齐供品,焚香祭拜,接着第一次进酒,此时要向灶君诚心祷告,完毕后再进行第二次进酒,进第三次酒之后,将旧有的灶君像撕下,连同甲马及财帛一起焚烧,代表送灶君上天,仪式便顺利完成。而焚烧一个用篾扎纸糊的马,是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还要准备一点黄豆和干草,作为灶神和马长途跋涉所需的干粮、草料。

此外还要焚香、叩首,并在灶坑里抓几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并喃喃叮咛:“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平安”之类的话,送走神明后,除夕之夜再把众神接回来,此之谓“接灶”或“接神”。接灶神的仪式很简单,只要在灶台上重新贴一张新的灶神像。

祭灶节的风俗

吃饺子: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所以民间就有了“送行的饺子迎客的面”一说。

扫尘:过了小年,距离新年就只剩下七天了。各家各户都要在新年到来前,彻底打扫室内,做到窗明几净,俗称“扫尘”,寓意“除旧迎新,拔除不祥”。

剪窗花:过年前人们很重视剪贴窗花,有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 ,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余),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传统窗花,此外还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子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等以民间故事为题材的窗花,内容极为丰富。

贴春联:汉族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沐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在小年前后沐浴理发这一习俗,大部分人至今仍坚持。**

责任编辑:林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灶君是中国民俗神中最重要的小神,与土地、仓神等并列为家神。传说他是上天派往各家各户的大使,管人住宅,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后来,一天一奏也许让天帝有些烦了,于是改为每年腊月二十三日上奏。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凡间的人们便要准备一通对灶君的贿赂,好让他老人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 灶神,也称灶君、灶爷、灶王爷,灶王菩萨、灶公灶母、东厨司命、司命真君、九天东厨烟主、护宅天尊、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等。
  • 过年,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 祭灶节就是祭祀灶君的节日,黄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过祭灶节,俗称过小年...
  • 【大纪元1月2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蔡和颖台北29日电)今天是小年夜,气象局表示,白天气温回升,北部高温约23至24度,中南部可达26度,西半部注意日夜温差大,将超过10度。
  • 1月29日是小年夜,纽约华裔上下欢欣庆祝。驻纽约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简称经文处)特举办岁末联欢晚会,与工作人员和嘉宾迎接新年来临。
  • 全台上千志工小年夜飞车送热菜,五菜一汤健康年菜,不用冷冻食品,当日现做、现送,克服技术、运送困难,寒冷冬夜,独老不独,有股暖意上心头。
  • 平日寂静的上水古洞村,在今年3月底迎来村内最盛大的节日——观音宝诞,远远就可以看到青山公路旁搭起竹制的大戏棚,满挂贺诞花牌,十分吸睛。穿过闪耀的大花牌,伴随着喧天的“查笃撑”锣鼓声,大幕拉开,六位台柱闪耀登场,上演开台例戏《六国大封相》。
  • 过去重门深锁的上水乡应龙廖公家塾(又名显承堂),有186年的历史,被评为一级历史建筑,今年3月12日修葺完工,举行竣工开光礼仪暨例行春祭,首度开放予公众参观。未来祠堂都会定期开放,公众终于有机会一窥这百年祠堂的真容。廖氏第二十传裔孙、显承堂修葺委员会主席廖崇兴接受本报专访,讲述家族百年往事。原来,在显承堂诞生的背后,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廖氏族人为早逝才子圆梦的感人故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