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群伦 亮荩华国

专访大华府美京中华会馆主席张和成

人气 37

【大纪元2016年01月12日讯】(大纪元记者何伊美国华盛顿DC报导)在2015年大华府美京中华会馆主席选举中,获得所属三十个侨团全票支持的张和成,今年再次全票当选。在2016年的第一天,张和成宣誓连任美京中华会馆主席。

张和成十七岁跟随家人从香港途经巴哈马群岛移民到美国。像许多华人移民一样,他最初也是一名中餐馆的打工仔。时光犹似白驹过隙,当年的青涩少年而今已步入花甲。经由岁月的历练,如今的张和成更显气定神闲,以他的睿智、谦和、仁厚,在侨社赢得好口碑。

四十多年见证中国城的变迁

1973年,张和成从迈阿密迁居华府,此后定居在中国城,张和成算得上是这里的“老”居民了。过去,此处的居民多为广东台山人,他在这里学会了讲国语和少许台山话。早期的中国城是华人聚集的中心,华人购物和生活都在中国城。这里还有许多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多家正宗中餐馆,人们不出中国城,就可以吃到各种风味的道地中华美食。华侨每周还可以在当地的中美戏院看场香港电影。

时过境迁,如今的中国城正渐渐褪去原来的面貌。这里正在发生着变化:拆迁,建楼,房租上涨,商业味变浓,一些华人面临搬迁。

“不偏颇、没有分别心”

张和成在华府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中国城的一家中餐馆打工。时日渐久,这位稳重、踏实、勤奋的小伙子在侨社赢得欢迎,颇受侨领赏识,遂获举荐加入美京中华会馆。他先后在1996年和2007年担任两届会馆副主席,2015年和2016年当选为主席,服务侨社至今二十多年。

当问及他如何在侨社赢得人心时,张和成笑言:“不偏颇,没有分别心。”侨社侨团多,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不一样。因此,做事当顾全所有人。他还感慨,二十多年来,侨社侨胞对他的理解和认同,令他“深为激励,愿意继续为侨社做有意义的事”。

在美京中华会馆任职,意味着需要面对和处理诸多事宜,而且,应酬也多。多年前,侨领就有意举荐张和成担任会馆主席。但那时,家中一对双胞胎尚年幼,还有生意打理,太太也认为他担此重任还不是时候。去年,张和成终于“出山”,也得到了太太的大度支持——“如今孩子都长大成人,大学已经毕业。你有兴趣去帮帮忙,做做义工,就去做吧。”

新官上任 遭遇火灾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就在张和成初次当选为中华会馆主席的第9天,老天给他来了个“下马威”,让他遇到“这一生中最大的考验和磨练”。2015年1月9日,会所因建筑陈旧和线路故障而引发火灾。

住在这栋建筑三楼的多是低收入华人房客。火灾当天,天气寒冷,四十多位房客站在大街上,有家不能归。张和成与会馆成员忙于善后,一天一夜没能合眼。期间,市政府和红十字会等机构伸出援手,将受灾居民妥善安顿在一家旅馆两周,并帮忙安置灾民的家俱和物品。此后一年来,会馆暂借中国城华乐大厦办公。

“这一切不是我个人所做的,应该得益于华侨的团结,大家都是在全身心地付出。”张和成对所有人深表感激。

为华人谋福利的会所

中华会馆最早成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从起初的“中华公所”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更名为“中华会馆”,“维持华人社区发展,帮助低收入和没能力生存的华人”是该机构每一任主席恪守的宗旨。一个多世纪以来,会馆始终承袭这一传统,遵循先辈的做法,为华人谋福利。无论他们是来自台湾、香港、大陆还是东南亚,会馆对所有侨胞都是一视同仁地予以帮助。

张和成还记得二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1996年,一位在餐馆送外卖的华人留学生车祸身亡,餐馆老板向美京中华会馆求助。时任副主席的张和成负责处理这起事件,出面与市府沟通协商,帮助通知亡者的国内家人办理签证来美、在会馆内筹钱、举行葬礼等,将问题一一妥善解决。

中华会馆的筹资皆来自华侨的自愿捐助,全部用来帮助有困难的华人。“最初来的华侨很艰辛,但他们都在付出和奉献。”上世纪五十年代,华人要来美国,每年仅有105个配额。经会馆元老及全美华人福利总会成员苦心游说,政府将华人来美名额增至每年二万人。回顾那段历史,张和成深感前辈“不简单!很佩服他们用心用力,为华侨争取权益。”

张和成在就职典礼上表达他在新一年的最大愿望:“在2016年,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将会馆盖好。”(何伊/大纪元)

再度获任美京中华会馆主席,张和成在就职典礼上用国语和粤语致辞,表达他在新一年的最大愿望:“在2016年,我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将会馆盖好,我们回去。这是我的重担,一定要做好。”

责任编辑:夏实

相关新闻
美京中华会馆饶世永代表华府28侨团声援法轮功
华府中华会馆主席王燕怡 饯别程建人
大多伦多中华会馆致电声援华府国际大集会
华府“中华会馆”12月17日义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