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夜行性小猴子 晚上看得清都靠大眼睛

人气: 17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6年01月27日讯】(中央社台北27日电)台北市立动物园今天表示,小懒猴、粗尾侏儒狐猴和阿氏夜猴等小型灵长类,是昼伏夜出的夜行性动物,为了要在晚上也看得清楚,都有着又大又圆的眼睛,拥有绝佳的夜视能力。

动物园说明,夜行性的小懒猴分布在寮国、越南、柬埔寨和中国南部,通常独居或形成小家庭生活,最典型的外观特征就是小小的身躯配上大大的眼睛,让它们能轻松在晚上活动及觅食。

小懒猴的食性非常广泛,花蜜、果实、昆虫、壁虎等,都是它们的食物,睡觉时会在树枝上卷成一团球状。栖息地因长年战争遭到严重破坏,野外族群更面临被捕捉当宠物贩售的威胁,已被IUCN自然生态保育联盟列为易危的保育类动物。

狐猴是灵长类演化过程中较原始的类群,所有的狐猴都栖息在马达加斯加岛,且全员都名列华盛顿公约一级保育类。

动物园内有3种日行性狐猴,还有体型约20公分上下的粗尾侏儒狐猴,是夜行性狐猴代表,它们栖息在热带森林的树洞中,以水果、种子、树叶、昆虫等为食。粗尾侏儒狐猴会将养分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尾巴,在食物不足的季节提供养分。

同样具有大眼睛的阿氏夜猴,它们常沿着藤蔓,在矮树丛中灵敏跳动找食物,也经常会做出惊人的跳跃动作。阿氏夜猴为小家庭型态,父亲也会分担背着幼猴行动的工作,家族情感非常紧密。

动物园说,这些夜行性灵长类动物,拥有比例较大的眼睛,好在夜间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接收到更多的光线。此外,它们眼睛内的“杆状细胞”远比“锥状细胞”还多,因为“杆状细胞”对光线较为敏感,负责辨别明暗、管理夜间视觉;“锥状细胞”则主要负责感受颜色差异,需要较明亮的光线才能发挥功能。

动物园表示,小懒猴、粗尾侏儒狐猴和阿氏夜猴原本住在夜行动物馆,但夜行馆于民国101年9月1日走入历史,原址正在改建“热带雨林室内馆”,目前暂时移居到其他栏舍,等待新家落成,在猴年还无法和民众见面,得请大家再等一等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