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ated article
  • 九九重阳节俗在中国起源非常早。为何登高插茱萸、赏菊花饮菊花酒、吃重阳糕…都成了重阳节俗?古典籍《西京杂记》载东汉…《续齐谐记》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曹丕献菊、陶渊明东篱赏菊遇白衣使者送酒、白居易…都有九九重阳故事。屈原〈远游〉探太虚重阳境不死之乡,生命如何宜长宜久
  • 长空掠雁阵, 果香飘金秋。 石榴乐破肚, 红柿曳枝头。
  • 江清芦苇风, 云淡月光明。 万里雁归阵, 天涯人不逢。
  • 秋雨绵如丝 翩翩入梦痴 多少相思意 飘飘枫叶知
  • 临行换张皮, 孟婆汤中迷。 忘却真本性, 世上演大戏。
  • 顺境之中贵自知, 胸中有数莫发痴。 云长败走麦城日, 韩信胯下受辱时。
  • 天高云淡秋气爽, 奋力搏飞雁成行。 鸣声悦耳横空过, 征途虽远振翅量。
  • 吹唢呐、读祭文、摆放祭品,甚至穿长衫祭祖,这些如粤语长片中的镜头,每年于重阳、清明时节,都会在新界围村一带重现,俗称“春秋二祭”,是新界围村人相当重视的传统。他们早于北宋前后已南迁至香港,在新界多个地方建村立业,延续至今900年左右,可说是原原本本的第一代香港人,因此保留了中国古时祭祖的传统。
  • 长空归雁鸣, 切切思乡声。 振翅向南国, 何惧万里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