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访俄回避“十月革命” 中共弥天大谎穿帮

人气 22587

【大纪元2016年11月11日讯】(大纪元记者杨一帆综合报导)据外媒报导,近日,李克强在“十月革命”纪念日之际访俄时,回避“十月革命”。早前,大陆网络热传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十月革命”的真相被曝光,中共的弥天大谎穿帮。

美国之音报导,11月7日,中国总理李克强抵达“十月革命”爆发地圣彼得堡访问之际,正值“十月革命”爆发99周年纪念日。李克强与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会晤时,都对这起历史事件闭口不谈。

报导称,李克强在圣彼得堡的活动与“十月革命”完全无关。李克强参观了冬宫的艾尔米塔甚博物馆,但他专看西方艺术。与偏爱红色旅游的许多中国游客不同,李克强没有参观阿芙乐尔巡洋舰,以及圣彼得堡其它许多与“十月革命”有关的历史景点。

俄罗斯独立报主编列姆契科夫说,苏联解体亡党亡国理所当然,因为当初布尔甚维克政权的建立和来源就丧失合法性,“十月革命”推翻了当时的合法政权。

时事评论人士尼科里斯基说,目前俄罗斯流行的正式提法是“十月政变”,不叫“十月革命 ”。越来越多的历史研究已证明,本不应该登上历史舞台的势力通过政变夺取了政权。依照中俄两国对颜色革命的说法,那可被视为世界上第一次颜色革命成功。

尼科里斯基说,“随着明年‘十月革命’百年纪念越来越接近,俄罗斯社会可能在对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问题上发生大规模冲突。所以,梅德韦杰夫会晤李克强时,都在回避这一历史事件。” “俄罗斯和中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正视这起事件。”

历史学家祖博夫认为,11月7日是俄罗斯历史上黑暗的一天,也是俄罗斯民族的灾难。

网传俄罗斯历史教科书 中共“十月革命”谎话穿帮

去年6月,大陆网络热传由安.鲍.祖波夫主编的《二十世纪俄国史(1894—2007)》,该书用作俄罗斯11年级(高中二)学生的历史教科书。

据课本介绍,1917年,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这是人民自发起来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民主革命。革命成功后,立宪民主党成立了临时政府。

当时流亡在瑞士的列宁,依靠德皇威廉二世供给的5,000万金马克(约合9吨多黄金),购买枪技,组织武装,并返回俄国,在十月发动政变,推翻了临时政府。

列宁掌权后,立刻与德方和谈,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大片土地拱手割让给德方。

列宁十月政变夺权后,将一批知识分子驱逐出境,还镇压了要求实行自由选举、自由贸易等的客琅施塔得水兵。到1921年上半年,任何出版自由、集会自由、言论自由,都被认为是“致人死命的药”和“自杀”行为。

1922年底,有200多万人被驱逐或被迫逃亡国外。列宁还残忍地杀害了沙皇全家。

列宁和斯大林还创建了古拉格劳改营模式,数以千万计的人民,在劳改营中从事繁重的苦役,大量人犯在饥饿、寒冷和病痛中死亡,其中包括许多诗人、作家、学者、科学家和艺术家。

书中称,列宁创建的苏联是人间地狱,并强烈谴责苏共泯灭人性的“红色恐怖”大屠杀。如,1918年—1922年2月,苏共杀人不少于200万。因苏俄档案严密封存,正式档多半经过篡改,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仅是实际的三分之一。

如,苏联全国1,600万人被迫每天工作12—16小时,仅圣彼得堡一地,从1917年到1920年就有三分之一人因饥饿疾病和政治原因死亡。

如,1930年1月30日苏共中央记录显示,仅仅一个多月,就有20万富农被剥夺财产,60万被枪杀或遣至集中营,15万被强制迁移至边远地区。

此外,俄国学者证实,“十月革命”进攻冬宫的浩大场面,都是艺术加工。实际情况是,一支不到两千人的布尔甚维克武装人员,占领了彼得格勒市的战略据点,其中部分人采取了逼宫行动。阿芙乐尔巡洋舰当时并没有实弹炮击,而是发射了一发礼花炮弹。由于临时政府军备羸弱,当时没有进行任何抵抗。

大陆网文称,1917年俄国“伟大的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老大哥”和“榜样”、“让人民获得了解放并过上幸福生活”等等,中共的弥天大谎,现在终究穿帮了!

责任编辑:高静

相关新闻
周晓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原来是政变
今钟:有人100年前就预见到苏联必然崩溃
袁斌:高尔基预言“十月革命”将摧毁俄国
组图:百年红祸前的俄罗斯社会写真(上)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