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海外并购成焦点 国企被要求评估政治风险

人气 930

【大纪元2017年08月04日讯】(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当局继续升级对海外投资的监管,继几家民企被调查停贷后,国有企业近日被要求说明海外投资中的财务状况和政治风险。分析认为,这是针对资本外流和债务风险。

英国《金融时报》8月3日报导,中共财政部要求央企和国企从本周开始,说明海外投资的财务可行性,并在事前评估政治风险,并进一步接受审计。

中共国有企业长期面临产能过剩及其所引发的债务风险,就在2015年和2016年两年,中资机构海外投资创纪录,其中国企所占份额最大,主要资金来源于境内银行,引发业界对资本外流和银行系统风险的担忧。

此次对国有企业海外投资的调查,是最近对民营企业海外投资调查的延续。从6月份安邦原董事长吴小晖被带走调查以来,多家民企的海外投资项目被点名调查,包括安邦、万达、复星、海航等,其中安邦的海外投资全部停止、万达和复星的境内贷款被部分叫停、这几家企业在中资银行境外分行的贷款情况被调查。

涉政治风险 国企海外投资被曝内部博弈

报导表示,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出现信用和政治风险,今年3月份中共央行行长承认,一些国企的海外投资在国内没有太大好处,同时还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抱怨。

今年1月份当局曾要求国企在投资海外时要吸引第三方投资者(民企社会资本),即PPP项目。但是最近财政部承认,有多个海外投资的基础设施PPP项目,实际上是地方政府变相举债,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使用债务为PPP项目提供资金,同时企业也在举债。

公开资料显示,中共国有企业也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截至今年6月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15.8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7%。

从中国各省的债务规模来看,截至2015年年末债务规模最高的是江苏省,超过万亿,其次是山东、浙江、广东、辽宁、贵州等,均超过8000万。

另外,中国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国企,进行海外投资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BBC都曾报导,全球市场对于中国企业输出过剩产能颇有微词,经济学家担心市场出现价格等方面的不公平竞争。

中资海外并购屡创纪录 境内银行贷款占资金主体

当局从去年开始升级了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去年和2015年是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创纪录的两年,国企海外并购占大多数;同时也是资本外流创纪录的两年,累计资本外流超过1.5万亿美元。

普华永道今年1月份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达到2210亿美元,超过前4年交易金额的总和,超过10亿美元的交易超过50项。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数据显示,2015年中资海外并购1090亿美元,当时也创下纪录,而2016年仅第一季度就达到101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交易总额的15%。

英国《金融时报》去年引述分析表示,中国国有银行向中资机构提供了大量宽松贷款,而海外投资交易的迅速增加在某些方面与资本外流相似。#

责任编辑:孙芸

相关新闻
川普收紧H-1B签证 渥京趁机吸引海外投资
中国人移民海外 10年投资逾200亿美元
调控升级泡沫膨胀 大陆开发商投资海外
房产理事会促新州政府为海外投资者消除障碍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