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奖”傅榆:在巨大失落中成长

人气 289
标签: ,

【大纪元2019年05月31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景烨剑桥市报导)为期两天的台湾影展播放的最后一部纪录片是“金马奖”得主“我们的青春在台湾”。此片讲述“太阳花学运”领袖之一陈为廷和在台陆生蔡博艺参与社会运动的过程。导演傅榆说,她本以为要探讨中、港、台的社会运动,最后展现的却是连她在内3个人的青春、热情与失落。

影片中,陈为廷多次参加学生运动,在2014年与林飞帆等人领导“太阳花学运”,反对“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并带领学生们一度占领立法院。然而后来,准备竞选苗栗县立法委员的陈为廷却因早年的性骚扰丑闻而无奈退选。

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蔡博艺也多次投入社会运动。她身在中国大陆的父母却因此受到政府骚扰,她本人也在参选学生会主席时被怀疑为中共“统战”成员。面对如此压力,蔡博艺最后也只得淡出社运圈。

巨大失落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导演傅榆在该片放映后与部分观众合影。(刘景烨/大纪元)

“我们的青春在台湾”中融入了大量陈为廷、蔡博艺和导演傅榆自己的独白。随着每一次挫折的发生,观众也与他们一同体会每一次的失落。在影片最后,傅榆发现,现实的发展与自己的构想形成巨大落差,在摄影机旁失声痛哭。

“很无力的感觉。”傅榆在27日晚的映后交流会中说。她说,陈为廷和蔡博艺的行动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令她不知如何为纪录片结尾,又为已经付出的5年青春而感不甘。

后来,傅榆在监制的建议下补写日记,回忆自己在影片每一幕中的想法。她在这过程中发现,她与“太阳花学运”的50万参与者很相似:他们都把自己想要做、却无能力独自完成的心愿投射到某个人身上,希望此人带领集体完成一切。傅榆说,此片前后历经12个版本,最后终于在截稿日期和监制人的鞭策下完成。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郝建也到场观看了这部纪录片。他说,他最喜欢影片的最后一幕,即傅榆痛哭,蔡博艺和陈为廷安慰她的片段。郝建还提问,为何影片最后剪入毛泽东及其它领导人的照片?傅榆则表示,这象征“造神”,也是她对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探讨。

引起共鸣

傅榆说,她的作品并非表现一种政治倾向,而是“用普世的方式让人们知道台湾发生的事”。这种“普世的方式”就是陈为廷、蔡博艺和她自己经历的青春,从希望到失落的过程。她说,不仅台湾人,来自其它地区的华人观众乃至外国人也对此片感到共鸣。

傅榆提到,有些在台陆生本来抗拒这部影片,但被台湾朋友拉去观看后,惊讶地发现自己也会有共鸣。

另一方面,许多支持国民党的台湾人原本认为此片表现的“太阳花学运”不合他们的政治倾向。这些人被子女带来观影后,才发现这部纪录片与他们想像的完全不同,令他们感动。

傅榆还说,台湾人现在的民族意识兴起有因,其中包括外界的打压、世界的忽略。但是,打压台湾人的不是来自中国大陆的朋友,而是他们的政府。因而如果不加区别,一概以这种民族意识对待别人,很容易造成意外伤害。傅榆希望这部影片能让中国大陆人和台湾人有所联结。◇

责任编辑:冯文鸾

相关新闻
金马奖庆功宴 大陆剧组“集体消失”
分析:金马奖纠纷令中共尴尬
【热点互动】金马奖致辞风波 因何而起?
陆生在台片演出遭谩骂 陆委会:勿文革式猎巫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