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保养的开始—立冬药膳

吴明珠

人气 1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7日讯】今天是立冬,也是冬季的第一节气,也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此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预作准备的时机。人类虽没有冬眠,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每逢这天,人们以各种方式进补山珍野味,唯有这样才能抵御将届的寒冬。

 《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有一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冬季精神、起居和饮食调养的方法,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引入人体冬季养生的原则,包括:

 一、早睡晚起,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

 二、注意衣着厚薄要适合,不要过少过薄,以免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毛孔)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而如果人体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至于饮食调养方面,中医认为养生应顺应四季变化食用调理药膳,冬季采用温性的食材、药材进补,有促进保暖之效,是在寒冷的冬季中,除了大衣之外的另一种选择。进补时,要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可针对体质食用一些滋阴潜阳、补中益气调肾的膳食。

 所谓针对体质之意,是指进补要有个别差异性,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居住的环境、气候各异,所遗传的体质也相差很多,有些人因为工作关系,常要当夜猫族,成为常感觉口干舌燥、目涩、大便较不易解或较硬的燥热体质,也有的属常腹胀、拉肚子、四肢冰冷的脾胃虚寒型;虽同属冬令进补,前者进补的食材、药材倾向以甘润生津之品为宜,而后者较须注重甘温补中之品。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本着人体生长规律,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万不可盲目进补。特别是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脂症、痛风患者,不宜吃太多动物内脏及海鲜;急性感染症者,也不宜进补。

适合冬至调养的药膳如下:

黑芝麻粥

 材料:黑芝麻二十五克、粳米五十克。

 做法:黑芝麻炒熟研末备用,粳米洗净与芝麻入锅同煮,旺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至成粥。

 功效:补益肝肾,滋养五脏。本方更适于中老年体质虚弱者选用,并有预防早衰之功效。

虫草蒸老鸭

 材料:冬虫夏草五枚、老雄鸭一只、黄酒、生姜、葱白、食盐各适量。

 做法:老鸭去毛、内脏冲洗干净,放入水锅中煮开,至水中起沫捞出,将鸭头顺颈劈开,放入冬虫夏草,用线扎好,放入大钵中,加黄酒、生姜、葱白、盐、清水适量,再将大钵放入锅中,隔水蒸约二小时,鸭熟即可。

 功效:补虚益精,滋阴助阳。本方以虫草为主,助肾阳,益精血,以老鸭为辅,滋阴补虚。方中一偏于补阳,一遍于补阴,两者合用,共成补虚益精,滋阴助阳之权威药膳。外感未清者不宜食用。

温肾羊肉炖

 材料:羊肉一斤、萝卜一条,肉苁蓉、巴戟肉、枸杞各十五克。

 做法:可将羊肉与萝卜同煮,然后去掉萝卜(即用以除去羊肉的腥膻味),加药同煮,食羊肉饮汤,有兴阳温运之功效。(本文作者为台北市立中兴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

转自﹕自由时报(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澳大利亚天然保养品 让您亮丽一夏
过敏性皮肤的护理
如何保养胃
如何保养胃 人气 71
空调房里如何保养皮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