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国有银行上演“生死时速”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3月25日讯】根据去年11月第二届不良资产处置国际论坛发表的统计数据,在过去两年中,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通过接收国有四大商业银行近1.4万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资产,已使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平均下降超过9%。

据和讯网3月24日报道﹐ 中国民生银行行长董文标先生在今年1月举行的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年会上﹐曾用4个“疯狂”—“疯狂地吸收存款,疯狂地放贷,疯狂地制造不良资产,疯狂地处置不良资产”来描述中国国有银行在经营中存在的严重问题。

  中资银行内忧重重

  资本充足率水平太低、不良资产包袱过重、技术装备不够先进、产品单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中资银行存在的这些问题已为众所周知,但专家认为,管理思想落后和缺乏创新意识才是中资银行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管理思想的落后主要体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和规则意识的淡漠。以国内某商业银行为例,该行曾发生1.07亿元巨额资金被骗案件,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一信贷员作案21次,而银行方面居然毫无察觉。如果按照商业银行贷款的有关规定操作,这些问题是很可能避免的。据了解,该行目前正在就这方面问题采取一些措施。

  缺乏创新是中资银行的又一大问题。2月21日,中国又一次调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存贷款利差进一步减小,降息又一次折扣了中资银行长期以来靠吃存贷款利差得到的幸福生活。目前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仅限于传统存贷款业务的有限扩张。而西方商业银行的中间混合业务收入,一般占到银行总收入的40%─60%,有的像美国花旗银行高达70%。产品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将是中资银行必须尽快啃下的一块硬骨头。

  另外,与上述两方面紧密联系的人才问题也日益凸显。原中国建设银行监视会主席周道炯在本届人大会上指出,缺乏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软肋”。优质人才的流失现象已经在一些中资银行发生。人才流失的同时很可能伴随着客户、管理、经营、技术等宝贵资源的流失。

  外资银行咄咄逼人

  加入世贸吹响了外资银行抢占中国市场的号角──几乎所有的外资银行都开始紧锣密鼓地在中国谋局布阵:目前,花旗银行的机构已遍布我国沿海各主要城市﹔德国商业银行正在给中国的许多大型企业提供全球性服务,他们将其在中国的业务锁定在融资、贷款和外汇交易上。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已有400多家,其中200家已经开始营业,30多家开始了人民币的业务试点。分析人士认为,虽然外资银行在中国金融市场目前的市场份额仅2%,但5年后外资银行的业务将获得巨大发展,在未来10到15年将占据3%以上的份额。

  中国银行业60%的收入来自10%的客户,而国际银行业中80%的收入来自20%的客户,国内银行10%的优质客户资源肯定会成为外资银行相互争夺的一块“肥肉”。

  据统计,由外资银行代理的出口结算业务已占到内地市场份额的40%以上。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主任李扬初步估算,在中国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后的5年内,外资银行占到一半左右的份额是完全可能的,在少数中心城市,该比例可能更高。(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上海中资银行的第一位“洋董事” (3/10/2002)    
  • 中银烂账丑闻愈挖愈多 (2/12/2002)    
  • 大陆部分二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违规问题严重 (1/10/2002)
  • 相关新闻
    大陆部分二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违规问题严重
    中银烂账丑闻愈挖愈多
    上海中资银行的第一位“洋董事”
    云南丽江17分钟连发3次地震 最高4.5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