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者指香港须找到切合点以振兴经济

标签:

【大纪元8月24日讯】(中央社记者张谦香港二十四日电)由于经济不景气,近年香港各界及舆论经常讨论香港的定位问题,譬如继续维持国际中心及应否加快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对此,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陆德明认为,香港未来的定位不是完全的“中国化”,也不是脱离大陆搞“国际化”,而是要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

大公报今天在一则专访中引述陆德明的话说,香港回归后,有人担心香港会越来越“中国化”,从而将失去其国际大都会的地位,所以主张香港要与大陆保持距离,走纯粹的“国际化”道路。但这样只会使香港的机会越来越少,前途渺茫。香港一直作为大陆与国外经济交往的重要桥梁,且从中受益匪浅。尤其在回归后,大陆给香港带来的商机有增无减。

陆德明从四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香港与大陆的关系﹕

一、投资方面:香港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来自大陆;

二、贸易方面:香港贸易额的百分之八十五左右是大陆的转口贸易;

三、金融方面:大量的大陆企业到香港投资给本港的金融业不断注入活力;

四、旅游方面: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的内地游客在香港的购物量与日俱增。

他认为,由此可见,香港越来越依赖大陆这个广大腹地来增强经济活力。

但陆德明同时强调,如果把香港的未来定位成完全的“中国化”,也会使香港失去其本来的特色。因此,香港最好在“中国化”和“国际化”中间找到一个切合点,才能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这是香港最根本的出路。

据他分析,目前由于新加坡在东南亚与香港的竞争,以及快速发展的上海在大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东南亚和大陆作为香港两大腹地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譬如,贸易、金融、房地产和旅游是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但与新加坡相比,香港没有实业支撑。所以,香港现在必须寻找一个直接腹地作为今后发展的动力。他认为,珠三角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择。

陆德明更透露,香港和大陆的专家学者目前都在研究香港与广东省建立更紧密经贸安排的问题。如果两地能实现零关税,将会大大促进“大香港”经济区域的建立,同时也会带动广东省的经济发展。(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全球芯片封装龙头日月光:将扩大美日墨产能
违反美出口法 中石油分公司遭罚1450万美元
胡塞袭击引发连锁反应 亚洲港口陷拥堵
618购物节销售下降 中国零售业前景黯淡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