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冠绝一代”的北宋名医钱乙

文/颜丹
六味地黄丸有什么功效、能治疗那些疾病和症状?(Shutterstock)
宋代医学家钱乙因一剂流传于后世、被用来滋阴补肾的良方“六味地黄丸”而闻名于今。(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556
【字号】    
   标签: tags: , , ,

钱乙(公元1032~1113年),字仲阳,北宋东平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因一剂流传于后世、被用来滋阴补肾的良方“六味地黄丸”以及一本流传至今、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而闻名于今。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专著的评价是:“……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同时还提到,“六味丸方,本后汉张机《金匿要略》所载崔氏八味丸方”,但“乙以为小儿纯阳,无烦益火,除去肉桂、附子二味,以为幼科补剂。……其斟酌通变,动契精微,亦可以概见矣”。

对于钱乙的“斟酌通变,动契精微”,刘跂在《钱仲阳传》中也称赞道,钱乙制作方药时,思路开阔、通达,并不拘泥于某一种疗法,对所医治的病症也都很精通,不仅限于小儿科。此外,他博览群书,涉猎甚广,不完全固守着古书上的记载。在具体诊疗时灵活应变、对症下药,最终都能与理法相合。钱乙尤其精通草药,通晓各类事物的特征及规律,也能辨别、纠正历代医书上的一些缺漏与错误。有人得到奇异的草药或遇到不寻常的事物来请教他,他总能说出其品貌、特征及其来源、本末。这些人回去考证后发现,钱乙说的全都符合。

或许,正因为这种“通变”、“博达”的态度,才使得钱乙能突破医治小儿的“五难”,成为一代儿科圣手。中国自古流传着“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的说法,儿科在古代医家眼中,一直被视为“哑科”。

钱乙的弟子阎季忠在为《小儿药证直诀》作序时说:“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第一难是,六岁以下的小孩病症,《黄帝内经》中“不载其说”;第二难则是“小儿脉微难见,医为持脉,又多惊啼,而不得其审”;第三难是,“其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第四难则是,“小儿多未能言,言亦未足取信”。也就是说,经由“望、闻、问、切”之法来精准地了解小孩的病症,实属不易。而第五难又提到,小儿“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一旦医生辨别不了,又该如何诊治呢?

加之“小儿治法,散在诸书,又多出于近世臆说,汗漫难据”,因此,阎季忠就曾“目见庸医妄施方药而杀之者,十常四五”。然而,相比之下,钱乙却“使幼者免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他能“该括古今,又多自得”;“其法简易精审,如指诸掌”。阎季忠对此有亲身体会,他“五六岁时,病惊疳癖瘕,屡至有殆,皆仲阳拯之良愈”;其“全家幼稚多病,率用钱氏方法,取效如神”。

钱乙的弟子阎季忠在为《小儿药证直诀》作序时说:“医之为艺诚难矣,而治小儿为尤难。”图为〈绘苑琳球 册 无款婴戏图〉。(公有领域)

钱乙医术“如神”,显然不止为阎氏一人所证实。他早年当上翰林院医官,就是因其治好了宋神宗妹妹(长公主)之女的泄痢病。钱乙那时还喝醉了酒,说:“要等孩子出疹后才能好。”驸马不相信,很气愤地责备他。当时,钱乙什么都没说,默默地退下了。到了第二天,孩子果然出了疹子。于是,驸马很高兴,作诗送给他,以示感谢。随后,长公主奏请皇帝,赐给钱乙从九品官位以及红色官服。

第二年,皇子仪国公患了手足痉挛之症,御医们都束手无策。这时,长公主朝见神宗,告诉他民间大夫钱乙的医术很不寻常,有过人之处。于是,神宗召他入宫,钱乙就用一剂“黄土汤”治好了皇子的病。当神宗再次召见他并下谕旨褒奖他时,他却很谦虚地说,“御医们其实已经快治好了,我只是碰巧赶上了。”神宗欣赏他的医术人品,于是擢升他为四品太医丞,赐他紫色官服和金鱼袋。

钱乙能治御医所不能治之病,也能治好御医误诊之病。有一次,宋皇室一亲王的儿子得了呕吐泄痢病,御医用了温补的药后,孩子又开始气喘了。钱乙说:“此病本是胃中有邪热,而且脾脏也受损了,怎么能再用辛温刚燥之剂呢?这样会大小便不通的。”于是,钱乙开了石膏汤,但亲王与御医们都不信,谢绝他的治疗。钱乙说:“如果不用石膏汤,你们还得来召唤我!”两天后,钱乙果然再次被召唤。他说:“这就是石膏汤所治疗的病症!”最终,他们按照钱乙的办法,把孩子的病给治好了。

钱乙还能预知病症。北宋广亲宅有一皇族之子病了,钱乙诊病后说:“这种病不用吃药就能痊愈。”他又看了看年幼的孩子,突然说:“这孩子近日就会发病,很吓人,但三天之后过了午时就没事了。”孩子的家人听了,很生气地说:“能有什么大病?不过是因为大夫贪财求利,才会说出这种吓唬人的话!”第二天,孩子突发癫痫,病情危急,又赶紧召钱乙来治。三天后,孩子病愈了。当被问及为何能预知孩子的病症时,钱乙回答:“我看他面部赤红、双眼直视,这是心肝受邪的症状;三天之后午时一过,心肝所主的时辰变了,病势就会减弱。”

因早年研读过《颅囟经》一书,钱乙甚至能“占寿夭死生之候”。有一次,钱乙去拜访他的老友,听到他家有婴儿的啼哭声,就惊愕地询问是怎样的孩子。老友回答:“这是我家的双生子。”钱乙提醒说:“要好好照看他们,孩子过了百日才能活。”老友听了,很不高兴。但过了一个多月后,两个孩子都死了。

钱乙又看了看年幼的孩子,突然说:“这孩子近日就会发病,很吓人,但三天之后过了午时就没事了。”示意图。图为明 戴进《太平乐事册.婴戏》。(公有领域)

钱乙自己也有羸弱之症,他按自己的想法来治疗,每次发病后都能治好。最后一次发病时,他感到更加疲惫、无力了,于是叹息道:“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周痹症,如果侵入内脏就会死,我可能是活到头了!”不久又说:“我可以把病灶转移,让它局限在四肢上。”于是,他自己配药,日夜服用,也没人看过他的方子。当他看到自己左侧手脚弯曲、不能伸开时,就欣喜地说:“可以了!”自此之后,他虽然左边的手脚偏废不能用了,但身体强健,就像没病的人一样。

钱乙能医治自己的痼疾,但他却一再称病辞官,最终返乡归隐、退居里舍。没访客的时候,他就闭门在家,不戴帽、不穿鞋,坐卧在床上,经常读些史书杂说。有好友来访,就饮酒畅谈。想要出门时,就让两个仆人用轿子抬着,出入于闾巷之间;但别人邀请他,他却不肯前往。

经常有跟多人来找他看病,甚至都挤满了他家的前堂,有的是被搀扶而来的老弱病人,有的是用襁褓包着、被人背来的婴儿。无论是同乡近邻还是百里之外的远客,都能拿到他开的药,致谢而去。

写《钱仲阳传》的刘跂最后评价他:“非独其医可称也,其笃行似儒,其奇节似侠,术盛行而身隐约,又类夫有道者。”在刘跂看来,钱乙不仅是医术令人称道,他钻研医术时的至诚、专注、踏实以及悬壶济世时的侠义心肠,都十分令人钦佩。尤其是,他医术高超,却退隐于民间、不为官显名,又像是那种淡泊名利、做而不求的道中之人。

到晚年,钱乙的痹症加剧,他自己诊断后,得知无法医治了,就叫来亲属家眷,与之诀别。他换上寿衣,静静等待生命的结束。最终,他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八十二岁。@*#

参考资料:

《钱仲阳传》
《宋史‧方技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小儿药证直诀》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历代良医不仅能治人久病不愈的顽疾,而且也多有在须臾间起死回生的医术。掌握这种医疗神术的医生,首先都必须有救人济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医德。看清代名医熊庆笏和刘道景起死回生的医德、神术。
  • 针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况危急的病人。
    中国古代医道相通,出神入化的医术比比皆是,没亲见、亲历过的人或许很难相信。但许多医生一针即瘥、一匕立起、一剂回生的案例却被详实地记录在史籍中。无数个神奇的瞬间在过往千年中都真实地发生过。本来中医就是“道家医学”,有道之士自然能悟懂、参透人体之玄奥。
  • 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民间大夫,他们不仅医术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对于他们施行仁术的功德,《太微仙君功过格》是这样评定的:以符法针药救重疾,一人为十功;小疾,一人为五功;施药一服,为一功。
  • 望、闻、问、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古代被承传了千年。仅切脉一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需用大型设备来拍片照相,亦无需将器械插入体内进行窥探。医生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准确地查出病灶,并洞悉发病原因。西方的仪器构造精良,却看不到遍及人体的脉络运行。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立刻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
  • 在中国古代,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会被名医授以超凡的医术。悬壶济世、成为医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怀仁善、且有着治病救人的志愿。正因为心胸宽广、豁达,只为福荫于百姓苍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会一心利他却不求回报。
  •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现代西医在病人停止心跳后、感到束手无策时,常用来安慰其家属的一句话。无论家属再怎么请求,能力有限、相信眼见为实的西医大夫都很难再去试着挽救病人的性命了。
  • 人体玄奥无穷,非源于现代科技的医疗设备、电子仪器所能探知。比如遍及全身、细密繁杂的穴位与脉络,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难以洞见、识别。然而相比之下,源于道家修炼文化的古代中医却能窥探其奥妙所在。
  • 中药掺朱砂造成铅中毒事件引起民众担忧,但卫福部中医药司表明此为个案。应如何安心使用中药?(Shutterstock)
    在中国古代,令人大开眼界的神奇医术似乎无所不在。无论是深居在乡野村头,还是在市井街巷中一走一过,总能遇到家有仙方、能秘制良药的民间大夫。他们的医术或经由高人传授,或经由祖辈代代继承,其药到病除的妙术不仅惠泽了一方百姓,在机缘巧合下也曾为深宫中的皇族排忧解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