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心生暗鬼 八戒遭磨难 楚人怕鬼不分是非

文/杜若
中国山水画
在西游故事中,疑心使修行人遭到磨难。在世俗的环境中,疑心则使人颠倒是非。(Fotolia)
font print 人气: 547
【字号】    
   标签: tags: , ,

常言道:“疑心生暗鬼。”若要为这句话找个“近亲”,当属“杯弓蛇影”了。二者异曲同工,都是形容某人疑神疑鬼,让自己恐慌。西游故事中的八戒,刘伯温寓言中的怕鬼楚人,都给后人留下了令人玩味的故事。

西游记》第32回,唐僧师徒来到平顶山地界。悟空让八戒去巡山,打探妖怪的动静。八戒偷懒,钻进了一弯红草坡,倒头就睡起了懒觉。悟空变成飞虫和啄木鸟捉弄他。八戒遭到一番戏弄,被啄木鸟啄得厉害,实在睡不着了,就回去向唐僧汇报,谎称山里有一堆妖怪。

悟空揭穿他的谎言,让他再去巡山。这回八戒每走一步,看到什么东西都会怀疑那是悟空所变。其实,悟空这次根本就没去。疑心让八戒乱猜乱疑,自惊自怪。一路巡山,他自言自语,喋喋不休。

小说作者形容他是“疑心生暗鬼”,将八戒的疑心描写得淋漓尽致。不料他的疑心真招来了一群妖怪。八戒撞见了一群魔,还被抓进了魔窟里。平顶山八戒的遭遇,让他亲身领教了疑心的害处。

在西游故事中,疑心使修行人遭到磨难。在世俗的环境中,疑心还会使人颠倒善恶、是非之念。

明朝奇人刘伯温在《郁离子》中讲过一则楚人的故事,就谈到疑心的危害。他说,有一个楚国人特别怕鬼。每当听到枯叶飘落的声音,或蛇鼠爬行发出的唏嗦声,他都以为是鬼来了。

后来,盗贼知道了这个楚人的心理,于是夜里趴在他家的墙上偷看,还故意发出像鬼行走的声音。这个楚人一听到“鬼声”,吓得赶紧躲起来,根本就不敢睁眼看。

盗贼装鬼,如此戏弄了楚人四五天。怕鬼的楚人信以为真,窃贼便大胆地进到楚人的家里,把他所有的积蓄全都偷走了。后来,有人骗他说:“你家的财物真的都被鬼拿走了。”

虽然楚人心里还有些疑惑,但还是相信家里真的闹鬼了。后来官府抓获了窃贼,还从窃贼家里搜出了许多赃物。然而,怕鬼的楚人仍旧认为,那些财物是被鬼偷了送给窃贼的,始终不相信那人就是窃贼。当人有了强烈的疑心,会使人对善恶是非难以做出明确的判断。

郁离子(刘伯温自喻)讲到楚人怕鬼的故事,接着说到:“昔日,秦朝宦官赵高诬陷大将蒙恬,就是利用秦二世的疑心,暗进谗言挑拨,因此秦二世对诸位公子以及大臣们渐渐产生了猜疑。”

“赵高故意压下蒙恬的请示,使蒙恬不满二世;又煽动二世的愤怒,使他仇恨蒙恬。赵高得知李斯要入宫劝谏,便揣测李斯可能会讲的话,事先告诉了秦二世。

“赵高反复利用人的疑心,达到了他想要的目的。于是秦二世和大臣之间的猜疑,愈发激烈,达到了不可调解的地步。即便有人对秦二世说:‘实际上这些都是赵高故意造成的。’秦二世也不会相信。”

故事讲到这儿,《郁离子》评价道:“谗言不会自己产生出来,而是当人有了疑心,就会产生;隔阂也不会自己产生,当关系疏远了,就会招致这些隔阂。”

事据:《西游记》32回、《郁离子·畏鬼》@*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月到中秋分外圆!黄历八月十五日围绕着月亮的许多民俗传说,尤其是中秋节的神奇事儿纷纷涌上记忆的时空,让人回味中秋节的神奇时空!它们跨越了几千年的记忆,搭起仙凡之间的桥梁。
  • 秋天多变的风貌往往容易触动人心,诗人咏秋的诗篇很多,其中有些在诗情画意中对应了秋天的季候典故,让秋的印象更深深印入人心田。我们来看一篇咏早秋的诗,体会其中简单二十个字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意境与深永的意味。
  • 人们讲“靠山”是指人的后台撑腰的人事力量,“靠山”这一名词是怎么来的?它来自一段历史中的真实故事。故事晓谕我们:不论居太平乡或处乱世,作人能把住“良心”,不为名所俘,不被利益所诱,不畏强权欺压,不惧邪恶逼迫,就是处世最好的靠山!
  • 在中华文化的川流中,“虚室生白”是中华文化的思想观之一,它出现在道家思想中,也被历代不同的人事物取用,历来受到重视未有间断,成了一种处世智慧。“虚室生白”出自何处?我们的先人怎样用生命去实践这种精神?
  • 从《列子》引出的这则故事,后来演变为“蕉叶覆鹿”,用来比喻世间的荣辱得失犹如梦幻,一切宛如镜花水月;另有解读则是比喻把真事看作一场梦而一再判断失误。
  • 如果您听说谁家刚刚诞生了一个“千金”,当即知道这家的新生婴儿是个女孩。说起千金的话题,这里边还有不少趣闻,不仅指货币,也曾指男孩,那什么时候专称发生了改变?
  • 母亲节让人想起康乃馨。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早就有代表母亲的花了,比康乃馨更是悠久,那是什么呢?中华文化的母亲节很有特色!
  • 常言形容人“病入膏肓”,或说“病在膏肓”是指一个人已经无药可救了。病势已入膏肓,命将危矣!膏肓是在人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病入膏肓”就无药可救?这成语是出自哪本古籍?
  • 满族,格格,清朝,夏琼芬
    华夏民族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着古老的记忆,这记忆来自秦汉三国、唐宋明清。五千年间,每一朝代都遗留下丰富的文化,镌刻在华夏民族的基因里。您或许曾想穿越时空回到过去,看一看历史的朝代中是否有您前世的身影,那么在此之前,您应当获得适量的知识储备,以免在古代社会里不小心冒犯了君子、唐突了佳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