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泽绵长的东海徐氏世医家族

文/刘晓
当时,东海徐家、馆陶李家、高阳许家等均为有名的世医家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东海徐家。(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1021
【字号】    
   标签: tags: , , ,

上古时代的医者通常是师父寻找有天分的弟子,由其传承医术,到了大约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医家族开始出现,即医术由医者家族内部的子弟传承。当时,东海徐家、馆陶李家、高阳许家等均为有名的世医家族,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东海徐家。徐家从晋代徐熙起,传至北朝徐之才时已至少六代行医,声名显赫。其后,徐家之医术传承逾千年,直至明代洪武年间的太医院院使徐枢,可以说是医泽绵长了。

作为世医家族的徐氏之所以有名,一方面是因为其家族内名医辈出,而且医术高明,颇有医德,如徐嗣伯、徐叔向、徐之才等均医史留名。另一方面徐家属于当时的士族大家,几乎代代有人进入仕途,代表人物是北齐的徐之才,他不仅是一代名医,而且曾被封为西阳郡王,是以后世尊称其为“徐王”。

徐熙医术仙人授 儿子徐秋夫行医通灵

徐家的先祖徐熙是丹阳(今安徽当涂县)人。他崇尚黄老之术,因此在晋代时隐居在秦望山修行。

一天,有一位道士经过徐熙的居所,向他讨水喝后留下一个葫芦,并对他说:“你的子孙后代可以用此道术拯救世人,当得报酬二千石的官位。”徐熙剖开葫芦,发现里边有一卷神医扁鹊写的《医经》,遂精心研究里边的医术,很快声名鹊起,名振海内。其后,他官至濮阳太守。

徐家的先祖徐熙崇尚黄老之术,因此在晋代时隐居在秦望山修行。图为明 文徵明《溪山高逸图》。(公有领域)

徐熙的儿子徐秋夫继承了父亲的医术。他在做射阳县令时,一次听到鬼在呻吟,声音甚是凄苦。徐秋夫便问道:“你已经是鬼了,还有什么需要的?”鬼说:“我姓斛斯,家在东阳,患腰痛症而死。虽然已然是鬼,但疼痛仍旧不可忍。听说先生医术高超,希望可以得到您的帮助。”

徐秋夫就道:“你是没有形体的鬼,我如何给你治疗呢?”鬼说:“先生只需扎个草人,按照穴位用针就可以了。”徐秋夫就依照其言,扎好草人,并在四个穴位用了针,又在肩部的三个穴位用了针,之后买来祭品祭祀后将草人埋了。

第二天,鬼化作人形来感谢徐秋夫:“承蒙先生的治疗,又为我设祭,除饥解疾,真的要好好谢谢你。”说完就不见了踪影。时人听说后,都佩服徐秋夫能够通灵。

刘宋天下五绝之徐道度的医术

徐秋夫的儿子徐道度及徐叔响,也承继父业,在南北朝时的刘宋皆以医术闻名于世。

史载,徐道度脚有疾病,走路不太方便,宋文帝就派人将他用轿子接到宫中,给诸位皇子治病,都是手到病除。他后被任命为兰陵太守。宋文帝还说,天下有“五绝”,即善奏琴的杜道鞠、善诗文的范悦、善书法的褚欣远、善围棋的褚胤以及善于疗疾的徐道度。由此可见徐道度医术之精湛。徐道度著有《疗脚弱杂方》,这是最早的治疗脚气病的专著。

与徐道度为兄弟的徐叔响也是一代名医,他对针灸、小儿科、本草学等都有研究,且著述丰厚。其撰有《针灸要钞》一卷、《疗少小百病杂方》三十七卷、《杂疗方》二十卷、《杂病方》六卷、《解寒食散方》六卷等,但均已失传。

徐叔响也是一代名医,他对针灸、小儿科、本草学等都有研究。(Shutterstock)

第四代出三位名医 徐家医名达到顶峰

徐家第四代几个继承者,徐道度的儿子徐文伯与徐叔响的儿子徐嗣伯、徐成伯,医术也都不凡,其中徐文伯长期在皇帝身边做御医,有许多治疗绝症的记载,徐家的医名也进入了顶峰时期。

一天,徐文伯与宋少帝刘义符一起出游,途中见到一个大腹便便的孕妇,已有要生产的迹象。少帝擅长诊病,他在给孕妇把脉后说她怀的是个女孩,问徐文伯,徐文伯说怀的是一男一女,男婴在左边,青黑色,体形小于女婴。少帝急切地想知道结果,徐文伯于是就用针促婴儿出生。他用针刺那孕妇脚的太阴穴,并用手按摩她的阳明穴。很快,婴儿降生,果然是一男一女。

宋孝武帝时,路太后忽然肚子疼痛难忍,其他御医都一筹莫展,便叫来徐文伯。徐文伯诊脉后认为太后得的是石搏小肠,即今人所说的胆结石、泌尿体系结石之类的疾病。之后徐文伯用了消石汤治疗,太后很快排石成功,肚子也就不疼了,太后因此封赏了徐文伯。

宋明帝年间,有一个宫女患有腰痛,疼的时候心也会痛,发病时甚至会不省人事。众医生认为是“肉症”,大概意思是宫女肚子里有异物。而徐文伯认为是“发症”,是由头发引起的病症。于是给宫女治疗,这个宫女真的吐出了如头发样的物体,有三尺长,头已经长成蛇的形状,还能动。徐文伯命人把它悬挂在柱上,水滴尽后,只是一根头发罢了。而宫女的病就痊愈了。

徐文伯不仅医术好,而且为人正派,不畏权贵,素有仁心。他撰有《徐文伯药方》三卷及《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均已失传。子徐雄,传其学。

徐文伯撰有《徐文伯药方》三卷及《徐文伯疗妇人瘕》一卷,均已失传。示意图。(fotolia)

再说徐叔响的儿子徐嗣伯,他亦精医道,擅辨证,喜好老庄之道,撰有《徐嗣伯落年方》三卷、《药方》五卷、《杂病论》一卷,均佚。关于他治病的神奇,史书亦有记载。

曾经有一个老妇人,患滞淤之症,多年都没有治愈。徐嗣伯为他诊治后说这是因为鬼附身,用死人的枕头煮后服用就可痊愈。于是老妇人就从古墓中找到一个半边腐烂的枕头煮后服用,病就好了。

十五岁的秣陵人张景,腹胀,面目焦黄,许多医生都无法诊治,因此就去找徐嗣伯。徐嗣伯告诉他是因为肚子里有蛔虫,可以用死人的枕头煮后服用。张景依其言,果然打下了六七寸长的蛔虫,张景的病也就好了。

其后还有一个叫沈翼的和尚眼睛常常疼,并经常看见鬼。徐嗣伯诊治后,说他是邪气入肝,可以找死人枕头煮后服用,用完了,再把剩下的枕头埋在原处。和尚按其所说去做,很快痊愈。

有人问为何三个人病症不一样,但却都要用死人枕头治疗,徐嗣伯解释说:“鬼附身的人,是中了鬼气,它附在人身上不离开,所以使人沉滞,必须用死人枕让它离去。鬼气飞走,鬼附身的人的病就好了。肚子里有蛔虫的人比较少见,蛔虫变成石头,人世间的药打不下来,所以须用鬼物来驱逐它,这样就可以打下它了。而和尚邪气入肝,所以眼睛痛并见到鬼魅,因此必须用邪物把邪气引出来,除掉它,所以让他把死人枕埋在原处。”这果真很奇妙。

还有一个奇妙的案例。南齐的一位将军因为怕冷,就服用了用紫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白石英、硫磺五种石药炮制的丹药,哪知服用后更加怕冷了。徐嗣伯接手后,采取了奇特的疗法:在冰天雪地里,让将军赤身坐在冰凉的石头上,然后让人把一桶桶冷水从将军的头上往下浇。将军很快被浇得昏迷了,家人不忍心请徐嗣伯停手,但徐嗣伯却说,要想治好将军的病,就不要多管,他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在浇了一百多桶冷水之后,将军开始能动了,背上也开始冒热气,再过一会儿将军可以坐起来喝凉水。将军的寒症就这样给治好了。

南齐的一位将军因为怕冷,就服用了用紫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白石英、硫磺五种石药炮制的丹药。示意图。(Shutterstock)

徐叔响的另一个儿子徐成伯,也深受当时帝王的重用。当时北魏献文帝听说他医术高超,为了验证,就将一个病人安排在帐幕后,只让徐成伯隔着帐幕给病人诊脉。徐文伯把脉后,将病人的病情一一道出,分毫不差。献文帝大加赞赏,将他留在身边。

到了献文帝儿子孝文帝时期,一次,孝文帝出游时染上重病,徐成伯日夜兼程赶到他身边。在他的精心治疗下,孝文帝痊愈,孝文帝非常感激,在宴会时,让徐成伯坐上座,并向大臣们介绍其高明的医术。

徐成伯曾经隐居嵩山一年,为天子炼制延年益寿的金丹。他本身也常常服用养生药丸,所以到八十岁时,鬓发还没有白,精力非常充沛。

家族荣耀 第六代代表人物“徐王”

徐家的第五代,有徐文伯的儿子徐雄和徐成伯的儿子徐践承继医术,他们在当时也比较有名气,但较父辈稍逊。而徐家之名再次走向辉煌,仰赖徐家第六代的名医徐之才、徐之范,尤其是前者。徐之范则曾任北齐尚药典御,官至太常卿,也是皇宫中著名的御医。

徐之才是徐文伯之孙,徐雄的第六子,又被称为徐六,他是徐氏家族六代名医中最出色的一位。他初仕南齐,后为北朝所俘,官至尚书令,爵至西阳王,故又称“徐王”。他曾经侍奉过梁国魏帝、东魏孝静帝、北齐文宣帝、北齐武成帝等多个皇帝,均受到重视,足见其医术高明,而且为人处事有过人之处。

史载,徐之才自幼聪慧,五岁就可诵孝经,不仅通晓《礼》、《易》、《老子》等经典,而且懂得天文、图谶之学,少年时便有“神童”之称,十三岁就被招为太学生。其谈吐不凡,时人评价其有“班定远之相”。班定远即汉代名臣班超。

身得家传的徐之才医术了得,在妇科、儿科、本草等方面均很擅长,对后世影响颇大。他撰有《徐王八代家传效验方》(或作《徐王效验方》十卷)、《徐氏家秘方》两卷、《徐王方》五卷,为总结家传医疗经验之书。另有《药对》两卷。该书总结古代药剂学的精华,对多种药物炮炙处理,均有详细记载。其佚文见于《证类本草》中。其所撰的“逐月养胎法”被后世医家推崇,即提出在怀孕的各个阶段要注重饮食调摄、注意劳逸适度、讲究居住衣着、重视调理心神陶冶性情、施行胎教等,这些有关孕妇调理、胎教的观点都是创造性的。

徐之才所撰的“逐月养胎法”被后世医家推崇,即提出在怀孕的各个阶段要注重饮食调摄、注意劳逸适度、讲究居住衣着、重视调理心神陶冶性情、施行胎教等。示意图。(Shutterstock)

有关徐之才治病的案例,史书上也记载了一些。北齐武明皇太后患病,久治不愈,徐之才开药后,很快将其治愈,太后赏赐万金。

有一个人脚跟肿痛难以忍受,徐之才诊治后说是蛤精作怪,应该是乘船入海把脚伸到水中的结果,患者说确实如此。徐之才随后将他的脚跟割开,找到两个蛤子。除去后,这个人的脚就好了。

北齐武成帝因为沉湎酒色,时常出现精神恍惚的状态,发病时会说最开始看见空中有五色物,等稍近就会变成美妇人。徐之才看过后,说这是“色欲过度,大虚所致”,便给其开药治疗。武成帝恍惚的状态逐渐消失。不过因为武成帝依旧沉湎酒色,所以时常会复发,复发后再召徐之才治疗。如此病情一再反复。一次,武成帝再次犯病时,正赶上徐之才就被派到外地办事,他没有等到徐之才回来就死了。

徐之才八十岁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在医术上都毫无建树。

医泽绵长

徐家第七代,较为著名的大夫是徐之范之子徐敏斋,他博古通今,也颇有成绩。虽然自此后,徐家声望渐低,但说徐家医泽绵长亦不为过,直到明代洪武年间的太医院院使徐枢也是徐家之后。@*#

参考资料:

《谈薮》
《南史》
《北齐书》卷三十三《徐之才传》
《太平御览‧方术部四》
《太平广记》

责任编辑:李婧铖◇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国古代医者悬壶,大多都怀揣着济世救民、扶危助困之心。从丰富的史料中不难看到,“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不只是那些被撰写在《大医精诚》中的字句;“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已在历代许多身怀奇术的医生身上得以展现。
  • 死生有命,富贵由天。人一生的福、禄、寿乃至各种疾病的发作都是有定数的。时间到了,脸上的气血之色、脉络的运行状况都会呈现出异常的变化。纵观古今,惟有精通医道或修佛修道之人才能读懂身体密码,参透个中玄机。中国历朝历代都不乏这样的高人,本篇将一展明朝几位市井大夫仅以望、切就能知人生死的奇妙医术。
  •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books and herbs on the table.English Transl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iseases, has the function of rehabilitation.
    历代良医不仅能治人久病不愈的顽疾,而且也多有在须臾间起死回生的医术。掌握这种医疗神术的医生,首先都必须有救人济世的慈悲心和高尚的医德。看清代名医熊庆笏和刘道景起死回生的医德、神术。
  • 针灸一些救命穴位,可以救治情况危急的病人。
    中国古代医道相通,出神入化的医术比比皆是,没亲见、亲历过的人或许很难相信。但许多医生一针即瘥、一匕立起、一剂回生的案例却被详实地记录在史籍中。无数个神奇的瞬间在过往千年中都真实地发生过。本来中医就是“道家医学”,有道之士自然能悟懂、参透人体之玄奥。
  • 中国古代有许多令人称道的民间大夫,他们不仅医术高,也是重德行善之人。对于他们施行仁术的功德,《太微仙君功过格》是这样评定的:以符法针药救重疾,一人为十功;小疾,一人为五功;施药一服,为一功。
  • 望、闻、问、切的治病方法在中国古代被承传了千年。仅切脉一术,就令人叹为观止。无需用大型设备来拍片照相,亦无需将器械插入体内进行窥探。医生仅用指尖搭在病人的手腕上,就能准确地查出病灶,并洞悉发病原因。西方的仪器构造精良,却看不到遍及人体的脉络运行。中医通过切脉,就能立刻对症下药,甚至药到病除。
  • 在中国古代,没有高尚的德行,即使再聪明的人,也不会被名医授以超凡的医术。悬壶济世、成为医者之前,此人必得心怀仁善、且有着治病救人的志愿。正因为心胸宽广、豁达,只为福荫于百姓苍生,才放得下自己的名利得失,才会一心利他却不求回报。
  • “人死不能复生”,这是现代西医在病人停止心跳后、感到束手无策时,常用来安慰其家属的一句话。无论家属再怎么请求,能力有限、相信眼见为实的西医大夫都很难再去试着挽救病人的性命了。
  • 人体玄奥无穷,非源于现代科技的医疗设备、电子仪器所能探知。比如遍及全身、细密繁杂的穴位与脉络,用再高倍的显微镜也难以洞见、识别。然而相比之下,源于道家修炼文化的古代中医却能窥探其奥妙所在。
  • 中药掺朱砂造成铅中毒事件引起民众担忧,但卫福部中医药司表明此为个案。应如何安心使用中药?(Shutterstock)
    在中国古代,令人大开眼界的神奇医术似乎无所不在。无论是深居在乡野村头,还是在市井街巷中一走一过,总能遇到家有仙方、能秘制良药的民间大夫。他们的医术或经由高人传授,或经由祖辈代代继承,其药到病除的妙术不仅惠泽了一方百姓,在机缘巧合下也曾为深宫中的皇族排忧解难。
评论